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程有志:他本就是一粒优良种子

2022-07-22 11:28:0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程有志是我的高中同学。 在几千万知识青年群体里,邢燕子、侯隽、朱克家、孙立哲、程有志是扎根农村的典型,五人也被树为全国的榜样(据《孙立哲口述》)。 在程有志三十多年的玉米育种实践中,他将矮生基因导入玉米新品种选育,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 在我国北方省市,他选育的品种推广面积近3000万亩, 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他曾当选为第五、六届省人大常委,第五、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地群众就称他为“桑干河畔土专家”(摘自曲辰《程有志流芳千古》)。 看到他的这些成绩和荣誉,回想起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深感他本就是一粒优良种子。


666666.jpg


       积极向上

  1960年秋,我所在的五中高中班与二中的原文科班(学生少)合并成了理科班, 这就有缘和程有志同班了。 他是原文科班里的佼佼者, 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手好字工整漂亮,一篇篇作文妙笔生花。

  高二时我是班里团支部的组织委员, 程有志是入团积极分子。 一天他把我叫到了他家里, 也见到了他的姑母 (或为姨母)。这是位微胖、和蔼的阿姨。他一直是和姑母生活在一起的。家里只剩我们俩时,他给我看了他父亲生前的一些证件, 包括医学专业证书、军官证书。我把他的志向、 努力及家庭状况向新调来的团委书记作了汇报,结果是“泥牛入海”,报上去的申请材料也是 “黄鹤一去”。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这对他的影响并不大,似乎他也预料到了。 是否当时的心中已经蕴含着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也未可知。

      初显才能

  那时候的高考和现在不同, 想再参加高考只能自己复习, 往届毕业生的录取分数线要比应届毕业生高出好多。

  1963 年的高考他落榜了。同学来信(我当时离开了张家口) 说程有志并没有气馁, 在南市场庆丰戏院西侧租了一间房,组织了班里的五六个落榜同学在一起复习,备战再考。这几位同学都是学习还不错但考试时没有发挥好等原因落榜的。

  这种租房组织起来的复习小组首先是时间有保证, 免受家庭或各方的干扰。另外也可互为“老师”,有都不会的难点可集中起来找老师请教, 以复习小组的名义也集中、方便。

  当时在全市中学中有“大代王” 和 “二代王”之说, 这是指代数科造诣最高、 课讲得最好的两位数学老师。 程有志复习小组的杨同学就是“大代王”的好学生, 当然所有代数问题就由她带去请教。

  一名中学生自己租房子,组织同学一起复习,这等于办起来一个复习班。这有多少事情要处理,桌椅板凳、房租水电……又要和多少人打交道。 不仅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 他也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得多。

  1964年的高考,程有志又落榜了, 很多事情不是他能左右的。 虽与高校无缘, 但程有志走上了自己的学习道路。‘

66666.jpg


  真正的“知识青年”

  1965 年初我回张家口, 听同学说程有志作为“知青”下乡了,他纯粹是个人志愿的行为, 那是他选的最适合自己, 最能体现自我价值和抱负的一条路, 也是能有开拓和贡献的一条路。

  自此他成了真正的“知识青年”。所谓真正,并非单纯的“青年”劳动力,而是能用“知识”为农业服务。

  1966 年春我收到了程有志从涿鹿温泉屯写来的信。通篇阳光、开朗并洋溢着自豪, 尤其是对水果丰收景象的描写记忆颇深,真是花团锦簇、飘香四溢。后来见面才知道,当时他对梨树的改造已初见成效,以致后来“鸭梨产量由几万斤猛增到五十多万斤”。这也是他业绩的起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偶尔传来程有志的消息,多是某份报纸、 杂志对他做了整版的介绍, 或是他又到某地介绍自己的事迹了。 他并没有把开大会和作报告作为新“专业”。 他心中想的是 “优良品种”,走的是“农业技术”之路。

  潜心笃志的追求

  1968 年年底我被分配到了青海, 和同学们的联系也渐少。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技术和业务上的出差交流机会渐多,只要能回张家口, 就会问问同学们的情况。 得知近二十年程有志虽然在市和地区科委里担任了一些领导职务, 却也一直在潜心做玉米良种的栽培研究,几乎年年冬季包括春节都离家在海南育种。 同学们也都和我谈了他的困难和不易。

  我两次回张家口时曾去找过程有志, 不巧他都不在。 2006年夏我携全家回张和同学们小聚, 先委托同学联系他参加。 真是“人事多错迕”, 他又出差了, 又一次失掉了见面的机会。 不过我离张后几天就接到了他的电话。 话中不仅是叙旧, 他还谈到了张家口老工业城市的转型以及发展, 尤其谈到张家口南站以北到老煤机厂一带拔地而起的标志级建筑。

  一粒优良的种子

  2008 年李同学来电话说,程有志于2007年年底去世了,比较突然,大家都没来得及去探望。

  回想仅我知道的程有志, 无论是被学校看成另类,两次高考碰壁,下乡后的艰苦环境,还是“优秀知青代表”,只要有土壤和水他就能发芽, 因为他本就是一粒优良的种子。

  送程有志一副迟到的挽联, 也是老同学心中的一丝寄托:

  岁寒风雪时 坚韧不拔冲破困境彰显鸿浩之志初露超群才能

  丽日晴空中 呕心沥血造福家乡倾注赤子之情恒持不矜不伐

  (阮培增)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