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极拳是跟师父学的。 我师父姓冯, 就住在我家楼上, 是我父亲的同事。 我当时看到师父在公园里和许多人一起练习太极,太极姿势洒脱、 优美, 我看着喜欢, 也想比划两下, 就拜师了, 开始学太极。” 董晓记是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的一名教师, 见到董老师的时候正好是课间, 他正带领着几位老师打太极拳呢。 董老师面色红润、 精神矍铄, 虽然穿着便装, 但打起太极拳来还是给人一种沉浸、 专注的感觉。 “太极达人” 是他兴趣所致的另一个身份。 “我每天早晨都在家里练习, 然后去上班。 周六日的时候就去公园和朋友们一起互相切磋技艺。 在共同提高的过程中, 我体会到了打太极拳的无限乐趣。” 董老师练习太极拳已经30多年了。
董老师从小就爱好中国的传统文化, 他继承了家传的董氏点筋术, 是第四代传人。 董氏点筋术是董老师家祖传的治疗疾病的医术。 它来源于武功, 根植于 《黄帝内经》 的经筋学、 经脉学。以武术当中的点法为主, 结合其它手法如抓、 压、 拨、摇、 掐、 拍等, 调理骨骼经脉, 快速打通全身气血, 消除疾病。 为了提高自己的治病能力和功力, 董老师又拜师学习了形意拳、 太极拳、空劲气功等。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 锻炼, 董老师尝到了太极拳、 气功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好处———步入老年, 董老师依然与年轻时一样有活力有朝气, 丝毫没有老态,身体状态极佳。 “其实吧,练的东西不在多, 而在精。”董老师感慨。 董老师练过形意拳、 陈氏杨氏太极拳……后来主要以简化太极拳 24式为主。
“简化太极拳是太极专家以杨氏太极拳的精华编串而成的, 内容精炼, 动作更规范, 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中正安舒、 轻灵圆活、 松柔慢匀、开合有序、 刚柔相济, 动如行云流水, 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自然高雅, 可亲身体会到音乐般的韵律, 哲学般的内涵, 美的造型, 诗的意境, 在高级享受中使疾病消失, 使身心健康。” 一聊起太极拳, 董老师出口成章。“练习太极的时候要注意心情平和, 不急不躁, 不急于求成; 要以自然和舒适为宜; 还要注意保护膝关节,不要蹲得太低; 要持之以恒, 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那样就起不到锻炼的效果了。” 董老师也对太极拳新人们说了几点建议。
如今, 每天早读之前,董老师都带着几位喜爱太极的老师一起打太极健身。 这还是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工会组织的教师兴趣活动之一呢。 学校的方树山校长重视教师们的健康, 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嘛。 老师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拳练习, 心情愉悦, 气脉畅通, 听说有的老师高血压、 高血糖的情况都改善了。
“我们平时可以进行自我保健。 比如: 常按足三里穴位, 调理脾胃功能; 按揉曲池穴, 每次大约5—10分钟, 缓解高血压; 点揉涌泉穴, 益肾固精。 而有肩周炎的人, 可以将一手放在患肩腋下, 把患侧肘部靠在墙上进行挤压, 使肩关节拉开,从而进行自我治疗。” 我跟董老师边走边聊, 去人民公园给他拍几张练太极的照片。 “董老师, 您有太极练功服吗?” “我的太极服都在国外, 以前每年假期都到国外讲学, 最近没有出去,衣服也没拿回来。” “太极大师没有练功服还了得?”“什么大师啊! 这次为了拍照, 我这衣服还是跟朋友借的呢, 哈哈哈。” 董老师很随和, 他觉得自己的兴趣爱好、 祖传医术使自己内心喜悦、 生活充实、 身强体健,不仅助益了工作, 也为大家带来了健康。 看来, 董老师还挺享受自己的 “太极人生” 的。 (记者 张 蕾 通讯员 曹秀芳)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