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复活’封存的记忆 聆听文明的回声”考古纪实系列报道之尚义四台遗址①
曙光初现

2022-06-24 09:11:15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文化新旅

  远古人类在进化的征程上,缓慢而艰难的走着,从176万年前一直走到距今1万年前后。古人类发现,石与石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击打,还可以摩擦。 一念之间,一个小小的尝试,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结束了。 当文明的大门被推开的一瞬间,熹微却耀眼的曙光终于乍现———新石器时代开启了。

  与旧石器时代,动辄数十万年的漫长历史不同,新石器时代早至距今1万年左右,晚至距今4000年左右,但就是这满打满算不足1万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几乎是以跑步的速度“人猿相揖别”,用文明的曙光照耀文化的基石。

aa3724d2d400f20bec5fc4842422bd17.jpg

尚义四台遗址航拍图 陶宗冶 摄


  新石器先民落脚在哪里?他们怎么样生活?吃什么?住在哪儿?用什么工具?有没有饰品?张家口有哪些新石器时期遗址?考古人在发现挖掘过程中有哪些故事?

  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我们慢慢为您解答,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从尚义县四台蒙古营村的一条冲沟开始, 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

  与旧石器遗址主要集中在阳原泥河湾不同,张家口乃至整个河北境内的新石器遗址分布都很广泛,但以中晚期居多。时至今日,放眼全国,有大量文物出土的新石器早期遗址仍然屈指可数。

   农业:文明的先声

  先聊一个题外话:玉米,原产于美洲,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传入中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玉米在美洲大陆上的发展进化历史就不那么普及了。我们司空见惯的“玉米”是怎么来的呢?

  在美洲大陆, 有一种名叫“墨西哥类蜀黍”的野草,原产于今墨西哥地区,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证明:这种和玉米外貌迥异的植物,正是基因突变前的“玉米”。美洲大陆上的原始人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不需要剥开外皮就有极少外露的谷粒的植物,于是他们将一些谷粒当成种子播下,收成时只挑选穗实较大的植株,然后再播种、再选育,经过数千年漫长而原始的努力,谷粒越露越多,最终成为后来传遍世界的 “玉米”。

913abed53bda5ecc8b64e7a58d9f56d6.jpg

石磨盘、石磨棒


  美洲大陆的原始人当然不会知道,他们这种纯粹为了生存而“发明”出来的行为,会被1万年后的现代人称为“基因改良”。但是,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一直以狩猎为基础、过着游牧生活的人类而言,农牧的产生确实是一场重大的变革。

  美国学者汤姆·斯坦迪奇认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出现于15万年前左右,这些早期的人类全部都是狩猎者,靠在野外捕猎动物、采集植物为生。直至约1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刻意栽培或养殖食物。若将这15万年比作1小时,那么直到最后4分半钟,人类才开始实行农牧,而直到最后1分半钟,农业生产才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主要方式。

  正是这“最后4分半钟”,文明的大门终于被远古人类推开了。美洲大陆上忙着驯化“玉米”的同时期,古老东方的华夏大地上又在忙什么呢?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发掘出了粟和黍的碳化标本。经专家考证,距今8000年。也就是说,8000年前,敖汉地区已经在种植和食用小米。据世界专业机构认证,敖汉地区为中国古代旱作农业的起源地。时至今日,敖汉旗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谓———世界小米之乡。

  尽管我们喜欢把耕作想象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但1万年前,它真的是个“怪异”的发明。在远古人类的眼中,那些耕耘平整、一望无垠的农田,是一幅奇特而陌生的景象。那不仅是由生物组成的风景,更是由技术构成的风景。虽然很多其它动物也会采集食物,但只有人类才会刻意培育选定的作物,挑选并繁殖植物的某些优良性状。人类细心打造工具,以全新的方式生产食物,使其产量远远超过自然增长,这种驯化植物的能力怎么夸奖都不为过,因为,正是从游牧向农耕的转变,才为文明奠定基础,使现代世界成为可能。

  敖汉地区有小米,8000年前的坝上地区,会不会有新石器先民的足迹呢?

  用具:食用的文明

  2014年7月,连日的高温热得人打不起精神。忽然有一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尚义县文广新局报告,说尚义县四台蒙古营村南一条水冲沟壑的断崖上发现了人骨,怀疑是个古墓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文清随即率队前往调查。

df09942ff27d9ea090cc6271fa843177.jpg

考古人员在现场


  调查组来到四台蒙古营子村西南2000米的一处坡地上,看到这里由于多年雨水冲刷,由西向东被冲出一条长约500米,深约15米的冲沟,冲沟断崖上可见零星暴露的人骨和红烧土。在野外,有红烧土的地方就意味着曾有人类在此活动,因为目前已知的生物中,只有人类会用火。

  调查组在沟壑断崖和底部还采集到石刮削器、石核、石斧、嵌石叶骨刀以及少量夹砂红褐陶、黑褐陶片。调查组断定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不是墓葬很难说。但是新石器时代的跨度约1万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这处遗址究竟属于那个阶段呢?考古人员开始陷入了疑惑。

  从出土的石器来判断,这里像是新石器晚期的遗址。但是一个重要的细节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采集到的陶片虽然很少,但是均为夹砂陶,砂粒粗、火候低,关键是陶片特别厚,这些都是非常原始的特征,与以往张家口发现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陶片都不同。由此,考古人员推断,这个遗址的年代可能比较早,可是,会有多早呢?

  为探明遗址的文化面貌,减少遗址继续被破坏所带来的损失,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2015年5月至8月,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遗址自然冲积沟两侧暴露人骨的区域布探沟七条,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一次发掘的揭露遗址面积为290平方米。

  当时的考古队成员谁都没想到,这一挖,挖出了轰动全国的效应。

  探沟内地层堆积基本相似,第一层为耕土层,因为见到了人骨,所以考古队员最先想到的都是墓葬。如果是墓葬,那么耕土层之下就应该能见到墓葬最有特征的墓边框。大家带着这个思路挖,都挖到2米多深了,最希望见到的墓葬迹象还是踪迹皆无。难道判断错了?

  带着疑问,考古队继续挖。当挖掘深度达到2.6米时,一个大的方形遗迹露出来了,在方形遗迹的边上,还能看到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等用具的露头。考古人员恍然大悟:这处遗址不是墓葬,而是房子。这是新石器先民居住过的房子,那些用具是他们的生产工具。

b22ddf2a031a2ac39844823a556f2bea.jpg

石铲


  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十分惊喜。因为以往国内发现的很多房址,因为早已废弃,或因为遭受地震、火灾等灾害,房址虽在但遗物很少。而眼前的这个遗址,有的房址内仅石磨盘、石磨棒就达5套之多,石铲更多,还有的房址内发现了人的尸骨。可见这里曾有远古先民长期生活。那么,他们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什么呢?

  考古人员尝试着从石磨盘缝隙里提取出淀粉颗粒送往实验室分析,还将灶坑边上的木炭样本送往美国贝塔 (BETA)实验室做年代测定。经测定,四台遗址1号和2号两座房址内出土的两件木炭标本年代值均距今7650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阶段。而实验室的分析结论更让人吃惊———淀粉颗粒为谷子和黍子,也就是小米和黄米。

  这是张家口考古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一笔!这处遗址不仅年代上早于张家口境内的任何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且它的发现意味着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尚义四台一带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已经在加工谷、黍类食物,甚至可能是较为熟练的加工。这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地区,那个“世界小米之乡”的发掘年代已经非常接近了。

  这是河北省继磁山遗址、裴里岗遗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打开的是全省乃至全国新石器考古向前求索的新局面。如此重要的遗址还有哪些发现?它们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精彩下期,敬请关注。

     (记者 王宸胤  照片提供 刘文清 陶宗冶)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