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张垣旧事】历史上的深井堡和深井川(上)

2022-05-27 10:06: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纪念

  深井,被称为“坝下小高原”,它在桑干河、洋河之间巍然突起, 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它海拔高1115米, 方圆60平方公里。

  其南部为沟深坡陡的“十八盘”, 北部是群峰罗列的歪头山, 中部地势较为平坦,部分低洼之地,逢雨积水难泄, 形成了 “海子”,深达数丈,因此得名深井。 《宣府镇志》云:“在深井堡正南,水无泉出,众川汇之,中深数丈,周围可十数里许,冬夏不涸,亦巨浸也”。 《两镇三关志》云:“宣府有西海子;深井有东海子。 ”遥想当年的“东海子”, 必然是浩浩荡荡,水天一色,群鸟翔集,游鱼出没……但事物都有两面性: 每逢大雨, 它洪涝成灾。解放初期,人民政府组织人力,开辟排水系统,放走了“海子”里的水,仅留下了十多亩见方的“东坑”。

  深井川人杰地灵,小高原就是历史的舞台,古往今来, 各路英杰在此登台亮相, 演绎出了一幕幕精彩动人的篇章。

  明代以前的深井

  秦始皇灭六国, 统一天下后,“废分封, 置郡县”,华夏设立三十六郡,宣化一带为上谷郡。 上郡地濒临塞北, 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交融, 汉民族游牧民族长期杂处。 因文化和习俗的不同, 各民族间利益的不同,时不时兵戎相见, 浩大的长城工程应运而生。 同时长城一线又构建了许多城堡, 以便屯兵、屯粮及各种后勤物资。

001-004.jpg

宣府镇


  宣化一带长城线上的城堡(宣化城除外),有文字记载的, 大多数是从明代开始的。 明代以前的历史,见诸文字的寥寥难寻。偶尔有所发现, 也要认真探究一番,以求真实可信。如《资治通鉴》上,记载了北魏时期, 有一段和深井有关的话:“孝昌二年,魏西部敕勒, 斛律洛阳反于桑干, 西与费也头牧子相连结。三月甲寅,游击将军汆朱荣,击破洛阳于深井,牧子于河西”。

  所说的敕勒为地名,古诗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卢”……

  斛律洛阳为人名,费也头牧子也是人名。 当时此地曾有北魏鲜卑人居住, 其名字组合有别于汉族。 但文中的“深井”是不是今天的深井?里面的“桑乾”二字,可以作为最好的佐证。

  这是笔者寻到的,对深井最早的文字记载。

  一些和唐朝有关的故事,也曾在这里发生: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国家日益衰落,藩镇势力坐大,割据一方,你争我夺, 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力。经济下滑,百姓苦不堪言,官逼民反。唐晚期暴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义军从山东出发, 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京城长安。唐王朝不得不请来雄居于上谷等地的沙陀族的李克用,前来剿灭黄巢,同时又招降黄的部将朱温, 在内外夹攻之下, 农民起义最终失败。因镇压起义有功,李克用被封为河东节度使(今山西), 朱温被封为宣武节度使(今河南)。

001-003.jpg

朱温


  李克用和朱温拥兵自重, 成为了两股最大的割据势力, 双方的争霸战争进行了四十余年, 战火遍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并反复光顾云州(大同)、武州(宣化)、蔚州等地。深井位居三州的中心,地势又高于三州, 被称坝下小高原,居高临下,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制高点,故此李、朱双方的军队,频频争夺占领,各有胜负。先是朱温手下的大将王彦章,在深井海儿洼、 官地房巧设伏兵,战败李存勋。不久李又反败为胜,收复失地。

  李存勋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义子),据说他在深井川驻兵时, 在党家沟、石墙子为民除害,射杀了五只猛虎, 于是附近并列的五座山峰, 从此荣获五虎山的美名。 时至今日,深井川石门屯,当年李存勋拴马桩和饮马泉的遗址仍存, 它在向后人述说着往昔的辉煌。

  到了元朝末年, 明大将徐达、 常遇春领兵攻下元大都(北京)后,元顺帝率残兵败将仓皇北遁,有一支溃兵路过深井川,沿途抢掠财物,祸害乡民,激起民愤,乡民团结一心,并利用当地有利地形, 将这批元军诱杀在山沟中,后来这条山沟被命名为 “杀胡人沟”。

  明清时期的深井

  明朝建国以后, 面对元朝的复辟势力, 对北部边陲的频频侵扰, 在长城线上设立了九镇 (相当于省一级军区),以固其国土的安全。 宣化在当时被称为宣府镇, 宣府镇距京城最近,驻军最多,是镇城之中的重中之重。 宣府镇长城下面分为五路, 按长城走向的顺序排列, 即为东路、北路、中路、西路和南路,每一路都有参将统领,深井堡归属南路。 南路所辖范围有今天的阳原、蔚县的全部, 原宣化县的南部, 涿鹿的西部和涞源的西北部, 参将的驻地是顺圣川(今阳原西城)。

001-002.jpg

李克用


  深井堡城建于明正德五年,万历七年砖包,城高三丈五尺, 城周长三里六十四步,门楼三,角楼四。与众不同的是, 南路各堡其防御设施, 虽然有堡城和烽火台, 但都难见长城的影子。而且建堡的时间,比宣化周边的葛峪堡、常峪口、青边口、羊房堡、大白阳、小白阳都要晚,深井正德年间建(1510年),它比上述群堡晚了八十年左右(1428~1430 年),同时深井堡的驻军, 比以上各堡都要少,是何原因使然?《宣化府志》做了最好的解答:“南路在镇城西南,无边垣可据,有腹里之安,屹然上谷一藩篱也”。 “阻山带河,其险足恃”因此防区内未构筑长城, 而是利用山之险, 要冲之地多设关隘, 烽火台。 南路所属各堡, 构建了共202座火路墩(烽火台),其中深井堡占有52座, 四分之一尚多,其重要性可见。

  宣府镇的长城防御,可分为一线防御和二线防御,如中路的青边、常峪、羊房等堡,城堡紧贴长城,直面来自塞外的兵锋,故属一线防御城堡,其烽火台称为边台;而南路的深井,蔚州等堡,城堡远离长城,险象输于前者,属二线防御城堡,其烽火台称为边里台。 二线城堡大多建于要道之上。

  深井堡的重要性在于,它位于两座镇城,宣府镇和大同镇的中间位置,一根扁担挑两头, 一旦失守,两座镇城联系中断,孤悬两处岌岌可危。

  (本版配图来自网络)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