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元中都:苍狼汉韵的一曲颂歌

2018-05-21 10:11:03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元中都:苍狼汉韵的一曲颂歌 鸟瞰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
鸟瞰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

元中都:苍狼汉韵的一曲颂歌   透过残缺的夯土宫墙望去,一幢巍峨壮丽的古代宫殿扑面而来。这是由元中都真实的遗迹,与经过考古论证的中心大殿复原图叠合而成,元中都曾经的辉煌与岁月沧桑融为一体。图上的中心大殿再现了元代宫殿建筑的风貌,它们主要描摹北宋汴京宫殿而建,在这一点上可称汉文化的追随者,明清以后,这类“工字殿”难得一见。
  透过残缺的夯土宫墙望去,一幢巍峨壮丽的古代宫殿扑面而来。这是由元中都真实的遗迹,与经过考古论证的中心大殿复原图叠合而成,元中都曾经的辉煌与岁月沧桑融为一体。图上的中心大殿再现了元代宫殿建筑的风貌,它们主要描摹北宋汴京宫殿而建,在这一点上可称汉文化的追随者,明清以后,这类“工字殿”难得一见。

元中都:苍狼汉韵的一曲颂歌 西南角楼出土琉璃脊饰行什。
西南角楼出土琉璃脊饰行什。

元中都:苍狼汉韵的一曲颂歌 残高6米的宫城城墙。
残高6米的宫城城墙。

元中都:苍狼汉韵的一曲颂歌 元中都大殿角部螭首。
元中都大殿角部螭首。

元中都:苍狼汉韵的一曲颂歌 清理出土的汉白玉建筑构件。
清理出土的汉白玉建筑构件。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郝莹玉通讯员胡明  袁玉勤胡明摄

  元中都遗址,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齐名。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武宗海山。

  在湮没于历史烽烟700多年后,2017年12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地处塞外边城张家口的元中都遗址最终入选,成为我省历史上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对于我省文物考古和保护工作,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由北京通往内蒙古、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接合地带大草原深处的要道上,一处高规制级别的古代城池被发现了。拨开云雾,竟然发现这座张北草原上的古城,乃是与元大都、元上都齐肩的元代都城---在历史中消逝了700多年的元中都。它的地位虽然确立了,一个又一个难解的谜团却接连呈现,解开答案的线索在历史中串联。

  五月,张北县的气温,像是被席卷全国的热浪夹裹着进入夏季。然而,那原野上的新绿还只是斑斑驳驳、若有若无,很难想像一两个月后,它就会变成“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样子。一旦幼草等到一场喜雨,立刻能焕发出另一番景象。

  草原最神奇的,正是这蓬蓬勃勃的生命力---被掩盖的,会再次发现;被湮灭的,还可以重生。


[!--empirenews.page--]

  “北羊城”原是遗失都城“元中都”

  出张北县城北行数公里,有个叫庙滩村的地方,整日人来车往,熙熙攘攘。此地古称“马桥”,从明末清初起,就是华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从《辽史本纪》《金史·食货志》的记载来看,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当时的北方牧畜交易场,位于一座草原古城内,此城曰“北羊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张北人,对“北羊城”可不陌生。就在张北城北15公里白城子村附近,被防护林簇拥的张化公路会穿过一段荒废的城垣,行进到“城”中央时,公路右侧高大的土包顶端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北羊城”三个字。

  附近的村民则称它为“白城子”,《大清一统志》可以寻到这个名字:“此城土人名插汉巴尔哈逊城,周四里,门四,故址犹存。”“插汉巴尔哈逊”是蒙语,其意即为“白色的城”。

  无论是在冉冉的朝雾中,还是在亮亮的日光里,远远看去,那近乎完整的四方形的残垣都泛着白色,这是由于城墙是用当地产的白干土夯成。清乾隆二十三年,在河北一带任职的黄可润俯察地理,纂修《口北三厅志》,提出“白城子即是北羊城”之说。

  历史悠久的古代牲畜牧交易场,也算一处了不起的古迹,1981年,白城子依此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有个人很快就把结论改成了问号。白城子村的老乡几乎都很熟悉他---尹自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还是张北一中历史教师,后从事张北史志工作,接触了大批的相关历史资料。他发现,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许闻诗纂修的《张北县志》曾提出过:“是否为北羊城待考”。他开始频繁地进出古城,有时会呆呆地站在墙根边,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城墙上的被风雨冲刷岁月斑驳的每丝痕迹,也查找被岁月碾碎的残砖断瓦。

  田野考察做得越多,他也越迷惑,为什么一座牲畜交易市场里,会现身那么多黄、绿釉的琉璃砖瓦?还有兽形的砖刻,带有纹饰的滴水?他比划着,想像着---磨盘大小的圆鼓状的柱基石,该支撑多粗多高的柱子,了不得啊。

  “根据采集的楠木碎片、钧窑、龙泉窑青瓷器残片,以及汉白玉质螭首石刻残块若干,可以判断,当年这是一座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群,不会是交易牲畜的北羊城,是故元中都。”1982年,尹自先的“豆腐块”文章,登载在《张家口日报》上,他认为那座草原上的废墟之城,乃是与元大都(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齐肩的元代都城---在历史中消逝了700多年的元中都!

  不久之后,历史考古专家也纷至沓来,对白城子的城址,以及城内的遗存进行专业性调查。1989年开始,白城子迎来了更多国家级专家:古城址专家罗哲文、时任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的张羽新……还有北京大学的王北辰教授,他登临视野开阔的西山最高处,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赫然在望,老先生十分感慨地说:“难怪这里是古屯兵之地,地域辽阔、水草丰盛啊。”

  时隔十年,认定的失误,终于有了改正的契机。

  在1999年考古十大发现的名单里,“元中都”的名字赫然在列。2001年,元中都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城子终于掀掉了盖头,露出了元中都的面纱。


[!--empirenews.page--]

  揭开元代宫廷那扑朔迷离的一页

  考古学的考察,不仅是地毯式的拉网式的,有时还要从远处遥看,从空中俯瞰,鸟瞰遗址的整体风貌。

  其实,这风貌在考古专家心中早就清晰无比。辽之燕子城,金之抚州,元之隆兴路、兴和路,今之张北,是中国北方最特殊的“分界地”。张北作为蒙古高原---草原畜牧区域的最南端,其南缘以一道山岭与南部农耕区障隔开来。

  翻过这道屏障似的山岭---张北人称之为“坝头”,即为张北的坝上草原。而这一片辽阔无垠的土地上,元中都附近,又是最辽阔平坦、最醒目的所在。一个王朝的悲壮、静穆,就这样在历史长河中无声静待。

  已有三座都城(哈剌和林、上都、大都),为何还要兴建一座?草原广袤,为何选址于此?短短四年,因何又遭废弃?从都城到行宫,它经历了什么?兄终弟及,叔侄相承,这座城池里上演了什么?最后又被何人付之一炬?是真被烧毁了吗?

  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蒙古民族,曾经纵横万里,大大影响了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如果说,元中都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确定了元中都所在地,更为久远而吸引人的则是填补了史料空白,弥补了历史空缺,印证了关于元代历史的诸多传说,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走出了坚实一步。

  “大元”这个国号,是郭守敬的师傅刘秉忠根据《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思提出的。刘秉忠,是元朝政治体制最主要的设计者,也是元上都、元大都两座都城的设计者。但元朝历史,由于文字起源落后,政权存在时间短等问题,导致始终扑朔迷离。

  1307年,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孛儿只斤·海山继位,世称元武宗。仅仅登基10多天后,他就一纸诏书,在今张北县建立新都城。为何?

  元代汗位继承,是一种蒙汉杂糅的方式---嫡长子继承与“忽里台”大会公推大汗的双轨制。前者,是自上而下指定,后者,是诸王自下而上推选。这一成吉思汗确立的皇位“双保险”,往往会“不保险”,因为最终是军事实力决定候选人。长期镇守漠北的海山,是靠军队和漠北诸王的推戴夺得的政权。但当时的大都,是其帝位竞争对手---弟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势力范围。

  为了避免兄弟相斗,双方约定皇位“兄终弟及”“叔侄相承”,而史书则美饰为“武仁授受”。然而仅四年后,从大都传来了“帝崩于玉德殿”的消息。武宗的弟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并立即宣布“罢城中都”“还中都所占民田”。就这样,尚未投入使用的元中都终止了成为帝都的命运,继而降格成为皇家行宫。

  冷落的中都,后代皇帝偶有巡幸,如泰定帝至治三年(1323年)在此做了一次佛事,打了一次猎。其真正的衰败其实从“武仁授受”之际就埋下伏笔。天历二年(1329年),已称帝的文宗图帖睦尔与其兄和世王束产生争斗,两人皆为海山的儿子。文宗图帖睦尔以将帝位让给和世王束为由,将之从漠北骗回,在元中都的行宫,上演了兄弟相残的一幕。《元史》卷33《文宗纪二》载:“庚寅,明宗崩,帝入临哭尽哀。燕铁木儿以明宗后之命,奉皇帝宝授于帝,遂还。”

  兄弟相残令文宗此生再无胆量巡幸中都。中都,就这样凋零湮没。

  自此之后,历朝历代在草原地区都再没建立过新的都城。那么,元中都究竟为何人所烧毁?“有说是红巾军烧毁的,但从考古的角度说,我们只能提供出元中都确有火烧的痕迹,从考古实物还没有发现元中都是被何人焚毁的。”参与元中都考古发掘的第一任领队任亚珊认为,至今这还是一个不解的历史之谜。

  但是,纵观元代近百年历史,元中都的肇兴和湮没有其必然性。当年,元朝官僚机构之膨胀和吏治之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中都工程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劳役繁重,“死于木石者甚多”。国库告急,民怨沸天。“都城是王朝的心脏,地处草原的元中都在农业、经济、文化、历史层面底子都很薄,对全国的总控辐射能力先天不足,很难支撑起一个庞大的都城架构,即便作为都城起用,运行成本也会非常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馆员张春长分析说。

  “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面对逐渐显露真容的元中都,有学者如此激动地说。

  所以,无论是仁宗罢城、还是文宗弑兄,元中都的废弃与其说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不如说是历史必然,这是一个梦幻般的错误,也成为草原都城史上带有悲情色彩的绝唱。这座兼具农牧文明的元代都城虽只昙花一现,却见证着大元王朝的国运中衰与皇族争权的那段史实,印证了历史上许多难解之谜,蕴含耐人寻味的历史教益。


[!--empirenews.page--]

  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绝非终点

  如今的张北县城清爽整洁,充满现代气息,一时间,让人难以将它与700多年前的历史联系起来。不过,2010年12月11日,正式开馆的元中都博物馆,保存下了这些久远的痕迹,也多次帮助我们梳理对元中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思考。

  基于元中都遗址的重要性,在任亚珊、张春长等人埋头挖掘了十年后,2008年河北省古代建筑所的刘国宾等人开始着手实施元中都遗址修复保护工程。他们没想到,这个最初基于“保护好文物”“让老百姓了解”的初步构想,会在后来的十年中逐渐奠定元中都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础。

  2017年12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元中都遗址最终入选,成为我省历史上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我省文物考古和保护工作,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说到底就是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根脉产生现实影响。对这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位,我们有一句话:意在可持续保护与研究,杜绝遗址公园化;重在有重点阐释与展示,力保公园遗址化。”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说,遗址公园的建设要以秉承保护元中都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展示考古信息和文物遗址信息,保持元中都遗址的历史环境基本不变。以元中都遗址本体为核心,以周边地区的草原、山水环境为依托,通过合理的游览路线组织,串联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遗址点,将构建元中都遗址生态、文化、景观大格局,最终达到集考古研究园、历史文化园、生态观光园、休闲娱乐园于一体的公园效果。

  元中都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在走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其文物修复和保护,依然如是。而入选乃至今后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元中都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种肯定,但绝非终点。入选之后的路更长、任务更重。“目前,元中都遗址已能够接待游客参观,建立考古遗址公园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将分五期建设项目。”张立方说,单就考古和文物保护来说,今后他们还有一系列重要工作要做,比如对遗址周边的墓葬区及窑址区进行勘探和发掘,掌握其特征;比如系统整理发表2013-2016年的调查、勘探发掘资料,展开多学科的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没有终点,他们可以尽情去穿越历史,那肯定不只是梦想。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天,我们站在隐蔽于茫茫原野的元代都城遗址,想像着这座塞北荒凉的孤城,曾经拥有过怎样的豪华奢侈,以及它那如昙花绽放般的短暂历史。如今,它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迎来更多的有缘人,让世人走进700年前的蒙元帝国。


[!--empirenews.page--]

  链接什么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这个概念是在国家推进大遗址保护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这个概念进入文物保护领域,是在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中。2001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称其为“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制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将其正式定义为“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保概念,涉及经济、文化、环保等多方面因素,要突出公益性。比如,大遗址编制保护规划,就是单独的遗址保护,是普遍性的,都需要编制。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必定是有条件的,是少数的,需要另申请立项,最后经过评定批准。”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介绍,具体条件中有两条是硬指标:一是要有经省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规划;二是要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长期考古计划,并要专门编制符合保护规划的遗址公园规划。另外,还要编制《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书》《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和《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计划书》。

编辑:杨舒帆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