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留住年味———张家口过年习俗盘点

2017-01-16 09:00:5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留住年味———张家口过年习俗盘点

留住年味———张家口过年习俗盘点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谢岩

  又是一年春节到。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再没有比过大年更令人们用心的了,家家户户又开始忙里忙外,准备过年了。虽然现在的春节过得有了新意,传统年俗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绵延千年,代代相传,那份特别的情结和常情还是积蓄在人们的心里。

  老辈子的张家口人过年,从腊月就开始了。腊月初八吃过腊八粥,人们就开始忙个不停:男人们走进集市,卖掉自家的农副产品,买回过年用的布匹、棉花、纸张、香火、窗花、麻糖等年货。女人们在家准备过年的年货,给老老小小缝制过年的新衣。各家各户打扫卫生,剃头理发,清扫院落、房屋,擦玻璃,挂年画。俗话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张家口人也是按照这个节奏准备过年的。

  清乾隆的《万全县志》这样写道:“十二月八日,民间多用米、豆、果实合煮,为腊八粥,食之。二十四日为交年,用饼、糖、酒、果,祀灶神,多用饴糖。传云灶神升天,令粘口不言人间事,即古醉司命意也。除夕,爆竹、鼓乐彻夜,谓之守岁。”“正月。元日昧爽,爆竹设庭燎,酒醴牲馔,礼神祀祖,亲友拜贺。三、四日乃已。亦有酒食燕会者。”“立春先一日,令诸色人等扮演故事,在市迎春。”“上元张灯设放花炬。村庄、城市多立竹木,设黄河九曲等,男女竟夜观游,名为走百病。又随处演戏,唱秧歌,及节节高等戏,以为乐。”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张家口人过年的情景。从农历十二月到正月,大约两个月的时间里,人们都在为辞旧迎新做着各种准备。

[!--empirenews.page--]

  春节,是融入了无限回味和憧憬的特殊符号,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情感寄托。张家口的年俗里有着“熬年年”的传统,俗称“守岁”。除夕来临之时,人们点燃爆竹,驱除邪恶,长夜不眠。大年初一的早晨,大家互祝平安,相互“拜年”,慢慢地形成了张家口除夕夜“熬年年”的习俗。新旧交替之时,人们穿红衣背心、扎红腰带,燃放烟花爆竹。

  新春伊始,张家口有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吊挂”的习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进了腊月门,满街设摊书写对联,文人墨客则在家里铺案为亲友书写对联。对联式样多种,以天地见白边、红底撒金星者为最佳。春节前,不管日子过得好与坏,窗户上都会重新糊上麻纸,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造型古朴的吊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贴在门头或街巷里,五彩缤纷,雅俗共赏。写有“福”字的方纸,又称为“斗方”。“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倒贴“福”字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做记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各户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理,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大年三十晚上,无论穷富人家,张家口人都要吃一顿“年饭”。为了吃好这顿饭,家家户户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过大年的食物了。

  人们杀猪宰鸡,做豆腐、压粉条、炸丸子,备酒菜,不仅花样多,而且量大有余,取“富余”的含义。到了三十晚上,辛苦一年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喜迎新年的到来。

  在“办大年”过程中,有一样食物必不可少,那就是年(粘)糕。糕是张家口的传统美食之一,蔚县的毛糕、阳原的面性糕、万全的生炸糕等,不管坝上人还是坝下人都对糕情有独钟。油炸糕分豆馅、糖馅、菜馅,吃起来都是外酥里嫩,回味无穷。由于“粘”和“年”、“糕”和“高”都是谐音,图个吉利,象征生活圆满甜蜜“年年高”。所以,过年做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延续至今。

[!--empirenews.page--]

  在“吃年饭”的时候,无论多少道菜,必有一道熬白菜,里面要放上豆腐、粉条、厚海带,表示办事公道一清二白,“后(厚)代(海带)拉不断”。还必须有鱼,旧时张家口很少有鱼,所以人们就用白面捏一个“鱼”,吃时还要把鱼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五更后,全家人还要吃些花生、瓜子、蚕豆等带皮的食物,穷人家买不起这些东西,就焖一锅小土豆,意思是把“穷皮”剥掉。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饺子因为形似元宝,在包饺子时,在馅里放铜钱或硬币,谁吃上这种饺子,就被认为他有福,开年大吉,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而不同的饺子馅也不不同的含义,比如,芹菜馅即勤财之意,韭菜馅即久财之意,白菜馅即百财之意,羊肉馅即洋财之意,大枣馅即招财之意。

  “点旺火”也是张家口农村过春节的特有习俗。每到除夕下午,农户家捆一捆柴草,外面拴上红纸条,插上松柏树枝,草里放几个炸糕或白面馍馍,然后立在院中央。除夕夜,家家都要起五更“点旺火”,象征着新一年兴旺火热的生活,寄托美好愿望。

  传统的春节文化习俗,作为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也是张家口传统文化的标志。不管时光怎样流逝,春节依然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让人们的心灵有了归属感。

编辑:荆丽娟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