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吕永清 通讯员 吴桐/文 李小永/图
这是一次艺术展示盛会,更是一次艺术交流盛会。
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天津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冠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暨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是国家级大赛,每四年举办一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唯一评选“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盛典。
博览会涉及比利时、保加利亚、法国、印度、美国等世界20多个国家,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上千个艺术门类,6000多名艺术家参展参评作品多达上万件(套),竞争15个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在这次国际国内艺术大比拼大碰撞中,我省组织了126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参评,其中32人作品入选参展。蔚县剪纸艺术家刘海滨的作品《五龙图》、高佃亮的作品《百鸟朝凤图》分别荣获铜奖和优秀奖。
博览会期间,北京市文联、天津市文联、河北省文联还同时同地举办了“京津冀民间艺术精品展”,在我省入选的50件作品中,我市蔚县剪纸艺术家刘海滨的作品《携琴访友图》、高佃亮的作品《国粹之光》分别获得金奖,烙画艺术家田永明的作品《雄风·虎》获得银奖、翟旭东的作品《老居》获得铜奖、根雕艺术家李志强的作品《醉酒》获得优秀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艺术家,走近这些获奖作品,用心体会工艺艺术的那份独特魅力
[!--empirenews.page--]清代察哈尔都统的特点[/!--empirenews.page--]
刘海滨:形神兼备精雕巨龙腾飞
今年42岁的刘海滨是土生土长的蔚县人,现为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他自幼酷爱剪纸,十岁便开始了自己的剪纸艺术生涯,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使他逐渐掌握了民间剪纸的刻染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获奖作品《五龙图》《携琴访友图》便是其代表作。
《五龙图》画面由五条巨龙组成书法草体的“龙”字。气势恢宏中,只见五条巨龙穿梭于祥云之间,有的口吐火珠,有的上下翻飞,好似顷刻间就会腾云而出。奇妙的构思、精细的刀刻之功,赋予了画面极强的感染力。作品整体采用的是两层叠加套色,下层以阴刻为主,上层则以阳刻为主,阴阳结合,晕染过度自然、流畅,虚实相生,使五龙在墨色书法的衬托下更加生动传神,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豪迈之气顷刻溢于眼前。
《携琴访友图》取材于中国古代山水名画,由四层彩色剪纸自下而上叠加,通过技术分层,绘图,刻制,染色等方法制作而成。画面构图简洁,疏密相宜,线条勾勒流畅,点色淡雅,画中人物虽小、但眉眼清晰易辨,充分体现了蔚县剪纸“三分刀法,七分染色”之艺术精髓。
[!--empirenews.page--]田永明:耗时半年成就佳作[/!--empirenews.page--]
田永明:耗时半年成就佳作
田永明是我市邮政局的一名普通职工,十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便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获奖作品《雄风·虎》是其耗时半年之久才创作而成。
“丛林间,一头猛虎呼啸而下,透着凶气的双目,令人望而生畏……”驻足画前,你会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眼前这头百兽之王的凶猛,就好像是它要跃出画面,一下子将你扑倒在地。
在谈到《雄风·虎》的创作时,田永明说,这幅作品从选题材到起稿再到烙制过程,是他所烙画作中相对有一定难度的一幅。虎是百兽之王,如何在有限的画作空间内表现出它威震山河的威武气势,且又不失画作的生动逼真?在起稿后,田永明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烙好每一个笔触,绝不能出错。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坐在画板前一边揣摩,一边烙烫,没想到,这一烙就是大半年。
这幅集写意、工笔及套色相结合的《雄风·虎》,背景主要采用写意表现手法,通过套色衬托月色中猛虎下山的神态。烙烫中注重把握温度、速度和力度,意在笔先,落笔成型。尤其对虎面部的色彩点缀,由浅入深,层次清晰,丰富而细腻,不仅立体感强,还极富艺术表现力。
翟旭东:原创作品倾注真实情感
和其他几位工艺艺术家一样,四十出头的翟旭东自幼热爱绘画,偶然机会结识了木板烙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学习,从国画的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动物到西画的写实和超写实主义,他无一不涉猎。凭着对烙画那份执着与热爱,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烙烫技法。
翟旭东的获奖作品《老居》,是一幅典型的原创作品。画面内容以妻子阿英为主题,以张家口堡子里的老民居为题材,主要表现了妻子时隔多年回到故居,忆起儿时曾在此嬉戏玩耍的美好时刻的同时,却有一种百味杂陈在心头。为了充分体现整个画面古朴怀旧的创作意境,翟旭东在艺术技法上特别采用了单色写实主义风格的烙烫,致使画作给人以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虚实相宜,单一色调中不失丰富色彩之感,其丰富的情感也跃然画间。
[!--empirenews.page--]李志强:根石结合雕琢天然之美[/!--empirenews.page--]
李志强:根石结合雕琢天然之美
李志强的根雕在圈子里很有名气。与平日里纯手工根雕艺术相比,此次获奖作品《醉酒》却是根与石的艺术创作,艺术生命的完美体现。
李志强根雕《醉酒》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作品《醉酒》。回顾起当时的情景,他仍心有感怀,竟用“享受”二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拿来一块石头让他帮着配个底座,看到这块石头的第一眼,他总感觉像个什么物件,端详良久,瞬间灵感突发:“这不是侯宝林大师的肖像吗?”当时他就兴奋地向朋友说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决定来一个根与石的艺术生命“联姻”。但在创作中如何充分表现作品的内在思想?这让他费尽脑汁。他把压箱底儿的根料翻了个底朝天,结果一块不起眼的桃木吸引了他。
他如获至宝,马上创作,下料、去泥、去腐、雕刻,这边雕个手,那边雕个手电筒,边雕边想侯宝林大师那段《醉酒》的相声,常常在工作室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竟然还干到凌晨一、二点,半个月之后,作品终于创作完成。看着眼前这件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妙佳作,李志强知道,他不仅为一块普通的石头与一根朽木赋予了艺术生命,更重要的是,他的根雕艺术也因此打开了另一扇门。
[!--empirenews.page--]高佃亮:妙趣横生刀琢国粹脸谱[/!--empirenews.page--]
高佃亮:妙趣横生刀琢国粹脸谱
年近五十的高佃亮,是中国剪纸画创始人之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受家庭熏陶,高佃亮自幼深爱剪纸,四十余年刀耕不辍,对传统剪纸的技艺演变、各地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长期深入研究,并博采众长,从传统绘画、戏曲、宗教艺术及各类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为其所用。他的作品形神兼备,手法多变,细致入微,色彩斑斓,妙趣横生,曾有外国收藏家称赞:“高佃亮的剪纸作品透出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脚印。”
在此次艺博会上,高佃亮参展作品可谓将其独特的剪纸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荣获“京津冀民间艺术精品联展”金奖的作品——剪纸脸谱《国粹之光》,取材于各种戏曲人物的面部和头饰,用剪纸艺术形式将戏曲人物中的生、旦、净、末、丑跃然纸上。最具代表性的脸谱以花脸(末)为主。其形象变化多样,个性鲜明,表情丰富,色彩艳丽。脸谱的头发、胡须以线条均匀著称,最能体现刻工技艺功底。精美的大脸谱,胡须能刻到100至150根,中脸谱的胡须能刻到75至90根,小脸谱的胡须则能刻到40至50根。从上而下,除去留边,一刻到底,线条流畅,粗细均匀。而胡须的染色则分为黑、红、白、灰四类。头饰的染色技法不单是大红大绿、黑白相间,其最讲究各种灰色调的间隔、协调。一洗、二铺、三点、四晕,补缺留白,一气呵成,形象生动逼真,突出了脸谱的人物神韵和艺术价值。
而《百鸟朝凤图》更是体现出了蔚县剪纸艺术的巅峰技艺。此作不仅孕育着丰富的吉祥寓意,而且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气氛热烈喜庆,达到了有图必有寓意,有寓意必代表吉祥的境界,将美好祝愿与深远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