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儿童节,孩子需要“仪式感”

2024-06-01 09:27:33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生活需要仪式感,就像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在每一个平凡而重复的日子里,儿童节便是那特别的一天。

  近日,记者采访了众多小朋友,当问到他们对儿童节有没有特别的记忆,一些孩子说,除了放假一天,其他与平日里没什么区别。

  孩子的童年很短暂,儿童节也在一个个减少,当孩子还在孩童时期,家长们是否想过如何给孩子过一个特别的节日,让与众不同的过节方式,成为孩子记忆中爱的标记。

  桥东区春光幼儿园举行庆“六一”活动,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做游戏。岑屹 摄

  常被家长忽略的节日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如约而至,大部分幼儿园、小学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学校里热闹非凡。

  “其实我最想过的儿童节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逛逛公园,吃一顿饭,过简单快乐的一天。”上小学五年级的程程说,“每年的儿童节,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可我的爸妈在外地回不来,我会觉得更孤独。”

  采访中,像程程一样的留守儿童,渴望爸爸妈妈的陪伴,几乎成为他们强烈的儿童节心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外出务工的父母更多在乎中秋节、春节、孩子的生日等,儿童节是他们常常忽略了的节日。

  常年在外打工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谁都知道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可记忆里孩子们都是在学校过节,自己也想不起来给孩子过节。

  相对城市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家长的关注,特别是专属于孩子的节日——儿童节。

  “儿童节的仪式感,或许成为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桥东区红旗楼小学教师、白薇老师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成员王姝霞说,儿童节的美好记忆可以成为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来源,是幸福童年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姝霞建议家长,即使忙于工作不能回家,但儿童节这一天也要向孩子有所表示。比如,孩子一直想要一双球鞋,那不妨就在“六一”这一天送给孩子,孩子所体会到的幸福感一定比其他任何一天都强烈。比如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一定要在“六一”这一天和孩子视频通话,并送上节日的问候,也可以让在孩子身边的亲人或朋友代送一块蛋糕,或者一点惊喜。

  “总之,只要有心,皆是陪伴,一个有仪式感的儿童节,不仅是父母爱孩子的体现,更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润滑剂。”王姝霞说。

  仪式感重在表达爱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仪式感一定是隆重的、热烈的,甚至有的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安排一个聚会,送一份昂贵的礼物,把儿童节过成“家长劫”。

  市民李女士介绍,为了给孩子过一个特别的儿童节,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每年的6月1日,她都要安排一次家庭聚会,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纷纷给孩子送礼物,送的礼物一年比一年贵。持续三年后,李女士经过思考决定,“六一”这天,变家庭聚会为带孩子去郊游,去逛书店等。

  她说:“老人们溺爱孩子可以理解,但如果一过‘六一’就给孩子送各种礼物,礼物送得多了,孩子反而不懂珍惜,甚至变成孩子炫耀的资本,所以我得换一种方式陪孩子过节。”

  王姝霞也表示,仪式感并不是用金钱铺垫的,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80后”冯女士对“六一”儿童节格外重视,她说:“记得小时候,每年的6月1日之前,妈妈会提前为我买好白球鞋和白衬衣,等到‘六一’这一天,我就穿上崭新的衣服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那时真的很快乐,这种幸福感一直伴随着我。”

  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年到“六一”前,冯女士都会提前了解孩子们的心愿,并在“六一”这一天让孩子们的心愿实现。

  一位心理学博士和她的团队研究“家族仪式感传承”超过50年,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家庭中的仪式感,会浸透到孩子的血肉中,让他们充满归属感、安全感和目标感,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感到孤单。

  王姝霞说,“六一”的仪式感可以是给孩子的一封信,或长或短,纸短情长、见字如面;也可以是带孩子郊游,骑车、采摘、野炊,全身心的放松,去享受快乐的一天;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烘焙,自制一份奶茶,准备一个烛光晚餐等。所谓的仪式感其实是家庭成员用心的创造,用行动表达的爱意。

  不可缺少的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包括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这些仪式不仅是表面上的礼仪活动,更是涵盖了孩子的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国家荣誉感等多个方面,可以促进孩子的内心成长。

  “六一”儿童节是儿童的节日,也是仪式教育的重要契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首先是儿童身份价值重塑的重要时刻。

  很多时候,儿童在成人眼里就是“小孩儿”,他们常常形成“小孩儿不懂、小孩儿不会、小孩儿靠不住……”的理念。其实,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是最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的,儿童的身份价值越得到重视,其主体意识越可更好地发展。儿童的主体意识越强,其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越主动,能力潜力越能发挥释放。

  王姝霞说,一位班主任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彰显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去办儿童节,比如让学生自行安排一场“六一”联欢会,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契机。家长也可以将过“六一”的主动权由孩子掌握,让孩子策划一天的生活内容,对孩子来说,这将是一场特殊的仪式。

  每到“六一”,最热闹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各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庆“六一”。趣味运动会、艺术节、走访研学,一个个具有仪式感的集体活动也是对儿童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的强化和培养,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及社会化程度的加深都具有重要意义。

  “仪式教育有着其他教学活动不能代替的作用,愿孩子们都能过一个有仪式感的且快乐的儿童节,成为长大后美好的回忆。”王姝霞说。(记者 张凤燕)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