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计时神器”能治孩子磨蹭吗?

2024-03-26 08:57: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快点写作业啦!”“这么半天一个字没动,拖拖拉拉的。”“别磨蹭,都几点了!”开学后,催促孩子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上演。日前,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为了治孩子磨蹭拖拉的毛病,网购“定时器”“可视化任务计时器”等智能闹钟,希望以此来助力孩子自律。所谓的“计时神器”究竟是否有用还是智商税?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image.png

  孩子磨蹭家长着急

  “二年级了,一点没有时间观念,每天写个作业都能磨蹭到晚上十点半,不知道干啥了。打过骂过,没用啊!真的快要被她逼疯了。”市民张女士和邻居韩女士吐槽着闺女,直言开学后最头疼的事,就是辅导孩子写作业。

  “同病相怜”的韩女士赶紧附和着:“我们也是这样,干啥都拖拖拉拉。我和他爸快急死了,压着火让人家快点,可他依旧不紧不慢的。”韩女士觉得,培养孩子自律要趁小,不希望儿子干啥事总靠催,她四处打听,想法子纠正孩子的习惯。

  走访时,记者发现说起孩子时间观念差、爱拖延,很多家长有说不完的话:做作业没过2分钟,脑袋就开始偏向别处,手到处摸东西;约定好只能看15分钟视频,到了规定时间,还不肯放下手机;说好的立刻马上,孩子总说再等一会,一让写作业就要上厕所,要不就说渴了要喝水……家长着急的各种想招,孩子们却丝毫不慌。

  “计时神器”成为玩具

  市民王女士的儿子明年这时候就上小学了,她开始逐渐给孩子做一些幼小衔接的学习辅导。但孩子小总是坐不住,对时间也没概念。为此,王女士网购了一款“可视化任务计时器”,每天带着孩子打卡,以培养儿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习惯。一段时间下来,王女士发现所谓的“计时神器”成了儿子的玩具,数字描红写了没几笔,就开始玩计时器上的按钮,“研究”起上面的功能。

  记者从某电商平台上输入“学生、自律、计时”关键词,页面出现多款时间管理器,价位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功能多样,可视化、可充电、超大彩屏、分区计时、任务打卡等等,适用范围广,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有时间管理需求的成年人都可以使用。“消灭拖延、时间管理小助手”类似的宣传语在页面醒目位置上显示着,销量高的款全网售出10万+。

  在评价区记者发现,有不少家长说东西好,但也有家长表示购买后作用不大。“样子可爱,买回来孩子就是玩了。”“孩子觉得新鲜,光研究功能了。”“目前没起作用,每天按来按去,成玩具了。”“样式花哨,吸引的孩子总玩它,哎,失误了。”……

  “本想让时间管理器来帮忙培养高效自律娃,却不想交了‘智商税’,孩子自己不自觉,买多少计时器都不管用。”市民李先生说,他买过两个计时器,不论功能多少,写作业时候孩子总要玩一会儿。

  不要着急等等“慢小孩”

  写作业、做事时,孩子为什么常会陷入拖延、磨蹭的状态?如何帮助孩子跳出“拖延怪圈”,学会合理规划及时间管理?

  家庭教育专家白薇介绍,拖延是近些年才出来的新词语,我们身边不光孩子,成年人也有很多拖延的。小孩子,对时间概念还不明确,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节奏,看到孩子做事写作业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时,第一反应就是“催”,快点快点”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现实来看,在这种急躁催促中,孩子反而有逆反心理,越是催越不动。

  白薇表示,孩子拖延,其实就是缺乏自制力、专注力和行动力。要让孩子从拖延状态走出来,家长可以少一些命令,多一些鼓励,比如用比赛法激励孩子、用兴趣来奖励孩子、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家长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成为孩子的“闹钟”,总是催促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指挥孩子,坐在旁边陪孩子写作业。

  她建议,学会时间管理,家长可以做引导者,在平常生活中帮助孩子认识时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节奏,给孩子时间和耐心。家长要做榜样,做事不拖延、井井有条、提前谋划,家长的行为举止孩子会看到,潜移默化中会跟着学。孩子读书写作业时,环境要安静,手机家长一定要放起来。

  对于市民反映的购买“计时神器”,白薇表示不赞同,自律是发自内心的。定时器只是一个外力,靠外力去约束,只是暂时的,在考场上、生活中不可能处处带着定时器。她说:“想告诉各位家长一句话,就是‘不要急,等等那个慢小孩’,要让孩子把定时器装在心里,培养孩子制定小目标,慢慢改掉拖延这个毛病,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个过程不轻松,但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努力,不要焦躁。”

  记者 王晓娜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