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春运,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承担着保障人口长距离、大规模流动的职责,累计发送旅客74.3万人次,同比2023年上升16.61%,创近年新高。
过去的几十年间,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买上一张回家的车票,到如今打开手机就能购买车票……全市居民出行方式发生的巨大进步,折射出了我市打造交通强市的自信与实力。
从内燃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
高铁,拉近家的距离
今年春运是“雪之梦”乘务组列车长贾士从的第14个春运,她像往常一样依旧奋战在一线。
贾士从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的一名列车长,负责值乘北京至太子城、北京至延庆方向的列车。
家住张家口的她,在北京工作,从家到单位,再从单位到家,是京张高铁串联起贾士从的双城生活。“从北京到张家口最快只需 47分钟,京张高铁开通前想都不敢想。”贾士从说。
2009年,贾士从到北京上学,那时每到放寒暑假,她最盼望的就是早点回家,然而最怕的也是回家。特别是放寒假开学时的车票一票难求,即便买到了票,上车也像打仗一样,经历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学校,身体也散了架,上学的路非常艰辛。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 2010年。那年,贾士从成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客运段的一名乘务员,值乘京哈线旅客列车。不过,从北京到张家口仍需3个多小时,回家的路依然漫长。“要是能一小时到家就好了。”贾士从心里藏了这样一个梦。
没想到,短短几年后,贾士从圆梦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交通一体化成为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全线开通,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运行时间,从原来的最快3.5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贾士从的回家之路从此变得顺畅起来。
截至目前,我市开通运营京张高铁、张呼高铁、大张高铁、崇礼铁路4条高铁,通车里程248公里。京张高铁开通以来,管内各高铁站累计发送旅客超1300万人次,极大便利了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交通支撑。
2024年春运,高铁成为“主力军”。期间,铁路方面累计发送旅客74.3万人次,同比2023年上升16.61%……从内燃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高铁,拉近了家的距离。
从窗口排队到线上购票
网络,让买票方式更多元
一枚小小车票,同样是铁路变化的最佳物证。
20世纪90年代之前,车票是偏窄偏厚的硬纸板票,座位号靠售票员手动粘贴;
1997年,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正式投入使用,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首次实现“一窗有票,窗窗有票”;
2020年6月20日起,电子客票在我市推广实施,火车票进入无纸化时代,刷身份证即可进站乘车。
票变了,买票的方式也变了。
“15年前,为了买到一张过年回家的火车票,我在火车站待了两天两夜。”在北京打拼20余年的吴美银回忆,网络购票出现前,不少人带着小板凳、小褥子在售票窗口前通宵排队,排队的长龙甩出几公里远。
2012年春运,火车票第一次实行网络售票。走过10余年,线上购票、电子客票已成为主流。如今,铁路12306App已成人们手机上的必备软件。
如今,虽然在高峰时段、热门方向,受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抢票依旧有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出行已经方便许多了。走过10余年,铁路12306的功能日趋完善,对人们出行方式影响越来越大。
“线上购票,曾经是万千旅客给中国铁路出的一道考题,如今,虽仍有不足,但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从“焦虑奔赴”到“淡定出行”
服务,让出行之路更舒适
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售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刷身份证进站的闸机……如今,60岁的刘全出行之路越来越轻松。
20世纪90年代,由于工作原因,刘全经常到外地出差,买票难、候车挤,每次乘火车出差,刘全总是很焦虑。
“随着出行环境越来越好,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退休后的刘全经常带着老伴乘高铁四处旅游。
自京张高铁开通以来,根据旅客出行需要,铁路部门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方案,实时分析高铁客流情况,科学调整运力,充分发挥“一日一图”优势,灵活实施“日常、周末、高峰”线运行图,做好运力投放并及时发布列车信息,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高科技的引入也将铁路部门的服务提升不止一个档次,通过“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系统”(智慧大脑)实现了站内智能指引、向地方提供客流数据、与城市交通有序接驳。推出了网上订餐、自主选座、候补购票、电子客票、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预约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
在建设服务品牌方面,按照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统一部署,管内各高铁站打造“雪之梦”服务品牌。特别是张家口站“雪之梦”服务组,主要提供重点旅客服务、旅客问询解答、候车室服务以及旅客遗失物品处理等服务,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共服务重点旅客1.3万人次,赢得了广大旅客的一致好评。
铁路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不仅改变着老百姓的出行方式,也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指数”。可以预见,淡定,将成为今后出行的新常态。
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李治华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