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店店主正在捆扎鲜花。 吕慧 摄
“鲜花祭祀替代烧香烧纸,既绿色又环保。所以,今年清明节,我准备用鲜花寄托对故人的哀思。”3月31日上午,张家口市民张女士说。记者了解到,绿色、安全、文明祭祀理念正在深入人心,鲜花祭扫成为文明祭祀“主旋律”。
多部门倡导文明祭祀
为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服务管理,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目标,3月27日,张家口市殡仪馆发布了关于2023年“清明节”期间无烟祭扫的公告。公告中提出,集中祭祀时段是4月1日至4月5日,全面禁止露天焚香烧纸,祭祀人员排队从东门进,中门出,保持安全距离,确保祭扫活动安全平稳有序。为方便群众取盒安葬,清明节期间取盒安葬优先,欠费不超过半年的不再补交,欠费超过半年的需提前来馆交费。同时,倡导市民朋友通过“张家口市殡仪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祭祀,或者通过建立亲属微信群、书写寄语、家庭追思、线上制作思念卡等多种方式缅怀亲人。
桥东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十不准”,提醒群众不准带火种进山、进林区,不准在林区和林边烧香、烧纸等,一旦造成火灾情节严重者将负刑事责任。倡导群众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绿色家园。
鲜花祭祀成文明新风尚
随着观念的转变,市民们纷纷选择以鲜花代替烧纸钱的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3月30日,记者来到桥东区建国路一家花店看到,祭扫用的黄菊花和白菊花被摆放在门口的显眼位置。店主刘女士说:“现在倡导文明祭祀,以鲜花替代烧纸,所以大家对鲜花的需求提高了,前来订花的人特别多。”刘女士还告诉记者,她从一周前就开始备货了,普通的黄菊和白菊是清明祭祖用得最多的,为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花束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每年清明节,张女士都会回老家上坟,今年是她从家门口花店订购鲜花的第三年。张女士说:“现在国家号召文明祭祀,鲜花既美丽又大方也环保,也可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
市民文明意识逐步提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清明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以鲜花祭奠、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礼敬故人。
4月2日上午,在桥东区葛峪堡村,记者看到村民们陆陆续续到山上祭奠故人。他们献上水果、点心、鲜花等祭品,表达哀思。村民刘先生说,现在上坟既不烧纸钱,也不用香火,既保青山不失火,又环保又文明。
宣化区赵川镇董家窑村民赵女士说,最近几年村民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鲜花祭祀形成了文明新风尚。(记者 吕慧)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