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扛红旗 当先锋】
点亮梦想 让残疾人绽放生命之光
——写在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2022-05-13 10:02:1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核心提示

  5月15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近年来,在张家口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全市残联系统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圆满完成北京冬残奥会筹办举办任务,谋划实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等,一系列惠残政策出台落地,残疾人在就业、康复、托养、教育、无障碍建设、文化体育等方面得到了更多实惠。我市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冲破生理和心理的束缚,将勇毅化为翅膀,将梦想化作动力,踏上奋斗征程,绽放生命之光。

  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贾永清到宣化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调研工作


  拓宽渠道 搭建好“出彩的舞台”

  近日,在康保县利平巧娘手工编织微工厂的蒲草花篮区,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张国侦,手拿一根根干枯草茎,不断缠绕捆紧,慢慢地,一个小巧美观的田园花篮制作成型。该工厂聚集残疾人就业需求,深挖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帮助百余名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

  在自强宣化双创基地的直播工作间里,20出头的小王正在做直播带货。面对镜头,她面带微笑,自信从容,用手语与粉丝互动沟通。做网络主播后,甜美的笑容、直爽的性格,让她很快收获了大批粉丝,实现了自己把兴趣发展成事业的梦想。

  “从上班以后才找到自己的价值,我能对家庭有所分担感觉特别开心。”赤城县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员工小江说,虽然我们身体有些不便,但是在这里感觉像家一样,下班以后还能健身。近几年来,赤城县残联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与北京海淀区残联对接,依托赤城县斌赋食品建立起残疾人“双创园”和温馨家园,“厂、家融合”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家园活动、教育、康复训练、就业培训等多种服务,有效保障残疾人员工的权益。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建平出席就业洽谈会活动


  稳就业是“六稳”“六保”工作之首、民生之本,而残疾人是就业难的重点群体,解决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服务民生的重中之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几年来,我市在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平台建设、规范基地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搭建残疾人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桥梁,激发残疾人创业创新活力,帮助全市有劳动力的残疾人稳定就业。全市残联系统坚持“权为残疾人所用,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原则,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为主线,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实施残疾人就业帮扶工程,对残疾人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维修、加工业、医疗机构等进行扶持,实现1752名残疾人自主创业;通过推荐高校残疾毕业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使44名残疾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落实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2至3万元创业资金补贴,最高享受50万元贴息贷款;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互联网项目,以及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社区就业、残疾人就业基地和农村从事种养加就业,多渠道促进残疾人稳岗就业。同时在已有“残疾人实名制就业和培训统计管理系统”和“残疾人需求调查动态更新系统”等基础上,将各类残疾人就业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梳理,纳入“张家口就业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全市残疾人就业动态和需求走向,有效提升残疾人就业工作科学化水平。

  截至目前, 全市持证残疾人就业率25.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其中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已就业3.6万人,就业率达87.7%。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宋艳莲出席育宝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举办的向国旗致敬活动


  助残惠残 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一直以来, 市残联聚焦协调推动残疾人政策落实,深入了解残疾家庭实际困难和需求,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以来, 我市持续推进残疾人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以2022年度“精准助残服务工程”6项内容为基础,拓宽工作思路和服务内容,加大残疾人保障服务供给。加大残疾预防宣传工作力度, 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已为262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完成全年进度的52.51%;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按照科学适配、精准服务的原则,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的辅助器具需求,2022年已为3060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完成全年进度的82.70%。 积极开展扶残助学,为减轻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市级投入资金29万元,资助往届残疾学生115人。残疾人就业培训511人,完成全年进度的42.13%。我市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障保险, 不断扩大残疾人综合保障保险覆盖面和知晓度,做到应赔尽赔,从2月28日起,新的保险周期以来,已赔付33起,赔付金额33.47万元。我市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以寄宿制、日间照料、居家托养等形式,年内为2060名为残疾人提供适宜的照护服务。为残疾人生活提供保障,目前约7.5万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约5.5万名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并在春节前夕对全市19个县区2300余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

  市残联组织无障碍体验员参加冬奥村(冬残奥村)无障碍运行测试演练


  有爱无“碍” 生活在“后奥运时代”

  在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 随处可见无障碍通行口、 坡道, 其标识美观、醒目、清晰。 一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正在从宽度合适的无障碍通行口进入公园,他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张家口变化很大,特别是无障碍方面,让残疾朋友感受到更多尊重和关爱。 截至目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274户, 完成全年进度的34.25%。

  我市高标准谋划并编制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工作方案, 建立地标性无障碍环境建设点位800余个, 提出意见建议600余条。成立20支共155人的无障碍环境监督员队伍(其中残疾人占半数以上),联合住建等部门累计开展城市环境督导检查及体验120余次, 并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高全民无障碍意识。2021年,中国残联、国家住建部等五部门联合授予我市 “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荣誉称号,怀来县被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2年,我市圆满完成了北京冬残奥会筹办举办任务,我市籍5位冬残奥会运动员取得骄人成绩,奖牌贡献率居全省前列。在后奥运时代,我市将继续选拔培养残疾人运动员,纳入冰雪运动人才库,为国家省输出体育人才。持续组织残疾人冰雪运动系列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残健共享小康社会发展成果和冬奥盛会带来的福祉。

  扶残助残,共享阳光。市残联将持续做好后冬奥时代各项相关工作,以及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政策、新举措的宣传,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等工作。

  北京冬残奥会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也大大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精神, 也激励着更多残疾人丰富自我、 提升自我、 活出精彩,为梦想改变人生,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记者 曹晓燕 通讯员 杨光燕 武景

  赤城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安置残疾人就业增收


  惠残政策

  我市为持证残疾人参保意外伤害综合保障保险

  参保对象为我市户籍且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保险有效期从2022年2月28日0时起至2025年2月27日24时止。

  保险费用及参保手续包括,残疾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障保险项目保费全部由张家口市残联负担,无需残疾人个人负担保费,无需办理任何手续,如残疾人在保障期内,有因意外伤害、家庭财产损失、疾病住院等保险保障内容相应报险需求,拨打太平洋财险电话17731309002报险或致电保险经纪公司4110816协助报案及理赔。

  保险保障内容及理赔金额

  ■残疾人因意外身故一次性赔付15000元/人。

  ■残疾人因意外致残疾等级提高至三级赔付4000元,残疾等级提高至二级赔付6000元,残疾等级提高至一级赔付8000元;残疾类别增加赔付6000元。

  ■家庭财产损失保险赔付3000元。

  ■意外伤害住院津贴, 按每人每天150元赔付,最高赔付天数120天。

  ■农村建档立卡残疾人自有唯一住房修缮补贴,最高赔付4000元。

  ■残疾人因疾病住院单次自费超过1万元的部分,按照65%予以赔付,最高赔付5万元。

  ■对年度保险期内纳入防贫监测范围(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残疾人, 因疾病住院自费超过6000元的部分, 按照100%予以赔付,最高赔付10万元。

  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可享受“两项补贴”

  补贴对象:一是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为具有张家口市户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二是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为具有张家口市户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残疾人。

  特此提醒: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的特殊护理消费品和照护服务支出持续6个月以上时间。

  补贴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6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申请人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可“跨省通办”,不受户籍地限制。

  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可获教育资助

  我市对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教育资助。

  省级资助范围是纳入建档立卡、特困供养、低保范围的当年考入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院校(含特殊教育本科)、研究生院校的河北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贫困残疾研究生由省本级一次性资助每人6000元,贫困残疾本科生由省本级一次性资助每人5000元,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研究生、本科生由省本级一次性资助每人3000元。

  市级资助范围是当年考入全日制大学专科、大学本科院校及以上(含特殊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当年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自学本科和专科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符合纳入建档立卡、特困供养或者低保范围条件之一可获市级资助。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残疾学生和每人每学年资助3000元; 大学专科的残疾学生每人每学年资助2000元。大学本科及以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一次性资助3000元;大学专科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一次性资助2000元。自学本科毕业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一次性资助3000元;自学专科毕业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一次性资助2000元。

  康保县利平巧娘手工编织微工厂残疾人在编制手工艺品


  残健共享美好生活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无障碍文明城市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主要包括无障碍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居住区、公共厕所、公园与旅游景区、无障碍标识等。在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最美冬奥城的进程中,无障碍建设历程应从“无障碍环境建设”转到“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转变政策视角和无障碍理念意识,更能折射出张家口不断向更文明城市迈进的步伐。

  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将惠及所有人。在包容的文明城市里,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的受益主体将大幅扩展,将保障范围扩大为身心障碍者 (肢体/视力/听力/言语/精神/多重障碍)、阶段性不便人士 (老幼孕、临时伤病者)和情景性不便人士(育儿家庭带眷外出、携带行李出行、口语或外语沟通不便等场景),同时满足全民、全龄、全方位人群的通用化需求。让多元障碍群体更加广泛、公平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无障碍建设发展模式。

  无障碍文明城市需要协同、规范治理。无障碍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有赖于责任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在遵循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纵横共建的制度和治理才能保障无障碍文明城市从规划到实施久久为功。

  普及无障碍知识,提高全民无障碍理念意识。文明城市创建重视建设“无障碍设施”,更不能忽视无障碍理念意识。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让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全民共有、全民共用、全民保护、全民监督”的理念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共同推进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创设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未按照无障碍标准规范进行建设或者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残疾人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可以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应拓宽民事公益诉讼范围,为无障碍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

  及时响应无障碍使用者的呼声。残疾人是无障碍设施主要的使用者,他们对无障碍环境有着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残联组织将进一步带领残疾人无障碍督导体验员全面开展督导、检查和体验,让使用者和受益者来感受、评判无障碍。日常接受到残疾人反映的有关无障碍环境建设需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无障碍管理部门和业主单位,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及时办理和答复。

  残疾预防核心知识

  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残疾同样可以预防,康复可以减轻残疾程度。根据致残风险,《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明确: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着力防控疾病致残、努力减少伤害致残和显著改善康复服务四大主要行动,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以下为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状况的知识:

  ●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

  ●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走出家门。

  ●家属积极参与, 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

  ●爱护无障碍设施,主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残疾预防关系千家万户,是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责任,学习掌握使用残疾预防知识、方法,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加强残疾预防,争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曹晓燕 整理)

编辑:荆丽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