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在春天,阅读世界
——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感悟书韵飘香

2022-04-21 11:23: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我国的“全民阅读日”。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今天倡导阅读,本质上是提供一种陪伴与滋养。

          1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得以绵绵不绝、长存于天地之间, 离不开一代代人孜孜不倦的著书与读书活动,进而让中华文化更具自信的底气。从纸质到数字、从读书到读屏, 阅读的方式不断翻新, 但 “开卷有益”的宗旨始终如一,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永恒不变。

  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或电子阅读器, “万卷书” 触手可及;静坐书屋,用灵魂和先贤对话;夜幕降临时, “有声故事” 陪伴无数小读者安然入梦;戴上虚拟现实设备, 就能身临其境般 “穿越” 时空……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这大抵是读书的真谛所在。

  经常有人问, 现在还有人读诗吗?读书有用吗?

  “我们读书写诗, 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 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 没错, 医学,法律,商业,工程, 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 美丽, 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我想电影 《死亡诗社》 中的一段台词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 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 因为我们拥有灵魂,因为充满激情的灵魂需要一份光亮引领。 有光亮,生命才有方向。

  “有一位读书人打动了我。” 他叫毕俊厚, 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养猪, 种地, 生活在张家口坝上一个贫瘠的村庄里。他总是在干完一天苦累的活计之后,在别人入睡的夜里,在炕头上,在昏黄的灯光下,读书, 写字……有人不解读书对于他有什么用呢? 能让日子变富裕吗?

  我要替毕俊厚回答: 读书不能让日子变富裕, 但是能让日子变幸福。即使是在嘈杂拥挤的集市上,都能一眼认出毕俊厚,因为他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神采,他总是穿着干净的衬衫,他的眼睛更明亮, 他的笑容就像孩子一样。

  龙应台说, 如果说读书有一百种所谓 “功能”, 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 我的答案是 “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毕俊厚, 一个在泥土里劳作的人拥有了,看见了。

          2

  张家口,理想书店。

  理想书店温暖如春, 它是这个城市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实体书店,像是个仪式般的存在。

  阳光倾泻的大玻璃窗,后现代工业风格的红砖墙面,直通天花板的阔大书架, 实木书桌上水培的小小绿植, 温暖又明亮的灯光照在布艺沙发上。

  吧台上空悬的一块黑板,写着那句动人的话: 每当我捧起书,就是与你的再次相逢。

  在这样一间书吧阅读,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听着舒缓的音乐, 喝着现磨的咖啡,往沙发上一靠,拿起一本闲书,坐下来一看半天。

  大概有几年了, 我养成了无事来这里静坐看书的习惯。虽是悠然独坐, 然而阅读让我领悟到人世。

  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 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

  习于安静确定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 不闻世事。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惟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兴致。

  在静坐中读书, 会感受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美妙。 闻着书香的味道,流露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好印记。有书可读的日子, 让我在恬静的时光里获益良多,领悟透“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人生真谛。常读常新,生命与灵魂才能充实, 在安静的时光中沉淀出生活的智慧。

  流传的经典文字是缘于思想,每一本好书、每一篇经典,都是流淌人们心灵深处可亲可敬的灵魂,这些精髓激发出的是在不同时空人们的共鸣。

  晚霞从窗外射进来, 金黄的霞光照在桌子上,我合上《汪曾祺散文集》,很喜欢书中的一段描写:

  曾见齐白石一幅小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这是他家的野藤,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句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静思往事,如在目底。”这段题词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

  “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读书和创作心理状态。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在下笔的时候, 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3

  沽源,知者读书岛。

  “想让知者读书岛给沽源点亮一盏读书的灯。”是70后张二和80后张小麦两个人开这家书店的初衷。

  “一个冬至日迎来另一个冬至日,知者读书岛已走过一年时间。 在这个寒冷却又温馨的夜晚,我们煮了热茶、摆了果碟,诚挚地邀请您—————到知者读书岛,灯下一叙,聊一聊您对这个书店的感受与期待。”2018年12月22日知者读书岛开业一周年纪念日,张小麦在她的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封深情的邀请函。

  第二天,一切赶在晚上七点半之前做好了准备:黑板写上书店的八字方针,输液瓶经改装插好玫瑰,仅有的几张照片循环播放,茶杯洗净,糖果摆好,一推开门就有音乐声传来。张北的海霞女士写下 《这个叫作读书岛的书店,种着花》,朋友圈接力传递到沽源,真是一份暖人心、惹人落泪的珍贵礼物。

  如今,知者读书岛已走过4年,这是一件美好的事。4年来,他们共同经营,把这个书屋打造得雅致有品。寒风中开得艳丽的扶桑和木槿,木桌角落里的干花野草,每一株都是张小麦精心养育和采集。她像石缝里倔强的苔藓,想一点一点把这片贫瘠的土地涂满绿色。

  在这个鲜花盛开的书店,张二和张小麦种下了知识的花,智慧的花。他们用一己之力,在这个孤岛上点燃了一盏读书的灯。这盏微弱但持久的灯火,让人温暖安定,吸引了越来越多渴求知识的人,前来读书、收获。

  致敬他们, 即使是一座孤岛,也要举起最亮的灯。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沉浸在书的世界,感受文字跳跃出的美好, 可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读书让我们的拥有更丰富,视线更高远,脚步更坚定。在暗淡的时刻,在艰难的时候,在平淡的时日,当我们捧起书,就是捧起了一粒火种,它点燃、照亮、引领,我们的此生此世从此不在暗淡混沌之中虚度,我们的灵魂之翼就有了栖息地,我们的精神藤蔓就有了攀升的方向。(记者 郝莹玉

编辑:荆丽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