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从排队购书到体验阅读
——一个“老新华人”眼中的书店变迁

2022-04-19 10:44:21  来源:

   改造升级后的新华书店

  每个城市中心都有一家新华书店,它承载着一代人书香岁月的阅读记忆,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从隔着柜台买书, 到逛书城自由选购,再到在书店阅读区里品读图书, 时过境迁,读者的阅读空间一直在不断变幻着 “场景”和 “主题”。

  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总经理韩伟在书店工作30年, 在他眼中, 不论是在一书难求的上世纪90年代,还是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总有一批虔诚的读者愿意光顾实体书店,感受徜徉书海的惬意。新华书店也在不断升级改造中适应市场,在转型的阵痛中获得新生。

  1992年, 21岁的韩伟入职新华书店,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营业员。 “那时候的书店,不仅卖书,还卖年画和挂历。营业员前面是柜台,后面是书。读者来了之后,营业员就会根据读者的要求将图书拿到柜台上,供读者选购。”回忆起90年代新华书店营业模式,韩伟说, “一般让拿个两三次,就觉得不好意思了,遇到热销的书籍常常会形成很多人排队等书的局面。”

  随着超市开架自选模式的普及,新华书店不仅兴建了基础设施,图书销售也从 “闭架”变成了 “开架”。在新华书店6楼办公区, 韩伟指着走廊墙上的一组图片介绍:“1998年,建于1968年的桥西新华书店重新筹建,2000年1月桥西新华大厦竣工开业,是市区面积最大、图书最多、图书种类最全的书店,也是我市的标志性建筑。”

  2014年, 网络平台的兴起, 对实体书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国的实体书店开始走下坡路,作为实体书店领头者的新华书店同样也面临着挑战;2015年, 网络平台迅速壮大,其在图书市场的份额遥遥领先于实体书店,逐渐超过了线下实体书店的体量和规模;2016年以来, 如何突破实体书店困境,让书店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新华书店在网络冲击下探索生存的思考。

  “近年来, 桥西新华书店也进行过一些调整改造,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韩伟说。

   改造升级后的新华书店

  2021年4月,桥西新华书店停业装修,7月22日, 桥西新华书店全方位转型升级试营业,7月24日正式营业。试营业当天,人流量猛增。

  宽敞的休闲阅读区, 时尚的原木色装修,明亮温馨的灯光……全方位转型升级的桥西新华书店内部环境焕然一新,化身为一座充满美学创意的文化生活空间,成为张家口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一些家长带着孩子选书、读书、买书,他们将新华书店当作了更好的休闲去处。

   改造升级后的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的蜕变除了获得了读者的好评,也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营业额和人流量同样喜人。在韩伟眼中,新华书店像重获新生一般得到了无数眼睛的侧目,它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单纯书店的样子,而是成为集图书、美学、文创等为一体的具有体验式、互动式的文化交流空间,包含了图书区、水吧等一系列多业态、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殿堂。 “我们的 ‘新华·小桔灯’ 绘本馆还开展了形式丰富、内容有趣的多种主题读书活动,倾力为广大小读者点亮阅读生活,引导每个孩子感受阅读喜悦, 滋养心灵成长。”他说。

   改造升级后的新华书店

  面对改变,韩伟觉得,读者的认可源于理念的转变,新华书店从一个图书的销售场所变为一个读者的阅读体验场所,以图书为媒,融合多业态的发展,适应了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最大的变化是新增了阅读区, 以前图书摆得非常密,读者阅读也非常拥挤, 没有座椅,大家只是买书,而现在可以坐下来安静地阅读。同时, 通过多业态书店建设,实体书店焕发了新生,不但通过桥东、 桥西两座门店连接桥东桥西,也打通了张家口人的阅读脉络。”

  春去秋来, 变换的是城市的旧貌新颜,不变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望; 回首过往,新华书店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的文化空间。作为一名 “老新华人”,韩伟见证了市民文化生活的巨变。 他相信,未来,新华书店将会让城市因阅读而更美,让更多市民喜爱阅读,为城市涂抹上了一道道亮眼的文化底色。(记者 亢春宁

编辑:荆丽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