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码上”就医,困住老年人!

2022-03-23 10:34:1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网讯:如今,智能化技术已在各大医院普及。 在年轻人眼中,现在看病流程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对老年人来说,各种扫码操作令他们困扰。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码上”就医,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不容易。

 ■听一听

      患者崔先生不知扫码多等2小时

      3月14日,72岁的崔先生觉得胸闷气短, 还有点咳嗽。子女工作忙碌,又要照顾孩子, 他不愿意打扰他们, 便独自到医院就医。窗口挂号、候诊、就诊、缴费等,虽然耗费些时间,但一切进行的很顺利。 做完血项检查后, 崔先生来CT室前,找了一个座椅开始等着拍胸片。 他原以为缴了费,等着叫名字就行。然而,事实并非如他所想。

微信图片_20220323103652.png

几位老人正在琢磨如何扫码取药。 王晓娜 摄

  一个小时过去了,检查室病人进进出出, 始终没叫他。“比我晚来的人都做完检查走了, 还没轮到我,赶紧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现在和以前不同,拍CT前要在自助机上扫码报到, 扫了码的人信息才录入系统。 ”崔先生感叹,六七年没来医院, 没想到候诊方式早就变了。 现在医院很多检查项目都要扫码预约、扫码报到,智能化就诊。因为不知情,崔先生也没及时向工作人员咨询, 尽管第一个在诊室外等候, 却是最后一个做检查,白白多等了两个小时。

  患者耿女士不会扫码来回排队

  相比崔先生的无奈,耿女士的就医经历更多的是茫然。 头一次来市里的医院, 她对眼前的各种扫码,简直是一头雾水。

  69 岁的耿女士是阳原县人,3月初,老伴突然全身浮肿、乏力,县医院大夫建议到市里大医院诊治。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疫情原因无法回家, 耿女士和老伴第二天坐车来市里看病。

  “智能手机孩子给买了,可我用不转。疫情这几年, 去哪里都要出示健康码, 真是一遍遍学, 才弄会。”耿女士说,进了医院,挂号排队的人太多, 她问了医院服务人员, 被告知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机和窗口三种方式挂号。自助机挂号缴费时,需要扫码支付, 但耿女士手机没有绑定银行卡, 这些功能她不会用。初来乍到,防范意识极强的她, 不敢让周围人帮着绑卡, 只能排队。

  排队挂号、缴费,扫码取药、检查,自助打印化验报告……一项项检查,把耿女士弄得晕头转向,文化水平不高的她, 为了给老伴看病只能咬牙坚持。“老伴有白内障,小一点的字看不清, 我一个人楼上楼下来回跑。全凭一张嘴,走哪儿问哪儿, 一次没懂多问几人。 ”

■看一看

  老年患者为“码”所困

  医院智能化, 在老年人看来是一道新的难题。被“码”所困的他们如何就医?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医院和患者找寻答案。

  3月18日,在市内一家医院门诊大厅, 前来就诊的患者有很多。 医院推行的挂号方式有窗口人工、微信公众号预约、自助机操作三种。记者注意到,在窗口排队挂号、 缴费的人多为中老年人, 年轻人大多选择在大厅自助机进行。 “我有慢性病,每个月都得来医院开药。 现场排队挂号,等的时候太长,女儿会提前在网上挂号,我自己来。 ”73岁的郝先生告诉记者,他月月来,渐渐熟悉了就医流程。 可要是第一次来看病的老人,没人陪着,就会不知所措。

微信图片_20220323103655.png

医院服务人员教人们自助挂号。

  3月21日,在位于桥东区的一家医院, 记者见到带着3岁的孙女就医的老人于女士。 孩子忽然呕吐腹泻, 她的父母碰巧工作都在县区, 不能及时赶回来。“孩子妈妈网上挂了号, 把挂号凭证截图发到我微信上, 我拿着图片带孩子来看病。 我们直接到了诊室门口, 可显示屏上没有孩子的名字。 一问才知,手机预约后,要先到大厅自助机上取号, 凭挂号条才能就医。”于女士又抱上孩子, 找大厅服务人员帮忙, 取了挂号凭条才去就医。

  为了让更多人, 特别是老年人顺利就医, 各大医院都安排志愿者、 服务人员帮助老年人操作。 记者发现,医院每一楼层、每一台自助设备附近都有服务人员。 在医院一些醒目位置, 也贴有标识和相关文字说明, 可这对不识字或眼神不好的老人来说,效果甚微。

  “我们每天一刻不歇在教大家怎么挂号、缴费,总在答疑解惑, 可还是免不了有人不会, 有人不问我们。病人太多了,总有顾及不到的。”一家医院自助机前的服务人员表示,如果是自费患者, 不需医保报销, 用手机公众号支付或自助机缴费最方便,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

■探一探

  扫码就医难在哪儿?

  多数老年人觉得扫码就医难,难在哪儿?

  记者采访发现, 主要是以下几点: 有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 他们习惯了出示身份证 “走天下”;有些有智能手机的老人,要么不会操作, 要么担心失误, 更倾向于传统的窗口挂号缴费。 随着网络诈骗案例增多, 一些谨慎的老年人, 宁愿长时间排队窗口办理, 也不会将银行卡绑定手机上操作。 也有部分老人表示, 上了年纪眼花耳背反应慢, 自助操作学不会也总记不住, 就放弃了。更有人直言,如果手机支付遇到问题或者挂号失败, 还得去医院窗口解决,本来身体不适去求医,没心情也没精力去浪费这个时间。

■学一学

  咋用手机挂号就医?

  据了解, 目前各大医院都有微信公众号, 可以通过手机预约挂号。 具体操作如下:

  微信搜索医院的公众号并关注→绑定患者医保卡或就诊卡→点击预约挂号→进入页面选择需要就诊的科室及医生→挂号成功, 进行缴费→缴费方式可微信钱包或微信关联的银行卡进行支付→凭借挂号信息就诊 (有个别医院需先到医院自助机打印挂号凭条)→医生开具检查项目缴费后, 各项检查前需扫描处方单右上角的条形码进行录入登记→检查完毕后凭条形码, 在指定时间到自助报告打印机扫码打印结果。

■说一说

  市民王女士:“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 都应该等一等老年人的步伐, 给他们学会多留些时间。 父母上岁数, 接受新事物能力减弱, 身为子女要多些耐心,一遍不会多教几遍,再不行就把步骤详细地写在纸上,老人随时可以看。 ”

  市民郝先生:“有的老人不愿意关联银行卡,担心不安全或忘记密码,子女可以给他们的微信钱包充些钱, 设置指纹支付方式。父母上了年纪,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老有所依!尤其身体不适时,更应关心,带着老人去看病。 ”

  市民刘女士:“人口老龄化,就医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关注。有的地市为老人看病设立绿色专用通道,简化就医流程;还有的医院增设志愿者和服务人员;在一些大城市还衍生出了陪诊员这一新型职业,这些经验我们也可以借鉴。 ”(记者 王晓娜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