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琨,万全区旧堡乡牛家窑村村书记。作为返乡青年,他从接过村党支部书记担子那天起,就想着走“新路子”。看着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孩子多,乡村少了往日的“热闹气”,他心里暗下决心:“要靠学网、懂网、用网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沉静的乡村重新‘热’起来、‘活’起来”。

一段视频,点燃敬老暖流
2024年冬天,面对村里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乔琨带领村两委全力筹建“福寿食堂”,为村中高龄、独居、困难老人提供免费暖餐服务。
同时,他不满足于“干了就好”,而是“广而告之”。乔琨拿起手机,拍摄了一条简单却充满温情的视频:镜头里,志愿者正在热火朝天地做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连声夸赞“真香”。

这条视频很快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短短几天,浏览量就突破1万,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留言:“书记,我在外地看到视频,想家了,也想为福寿食堂添份力!”一时间,“给牛家窑村福寿食堂献爱心”成了周边村镇甚至在外老乡圈里的热门话题,看着不断传来的捐物捐款消息,乔琨感慨地说:“网络真的能把天南海北的力量凝聚起来!”
百元捐款,带出“爱”的传承
爱心传递的链条还在延续,最打动人心的回应,来自乔琨的家人。看到父亲每日为老人们忙碌,他的孩子也被这种敬老爱老的精神深深感染。一天晚上,孩子郑重地拿出自己做家务积攒的100元钱,执意要捐给“福寿食堂”,并在微信群留言:“这是我自己的钱,我也要孝敬爷爷奶奶。”

这条朴实的信息一夜之间刷爆村微信群,村民们不仅为孩子的善举点赞,更被这份孝心的传承所感动。这件事让乔琨更加明白,网络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能输送“爱”的桥梁。此后,每次收到捐助,他都会通过小视频或截图,将捐助者姓名、金额及用途清清楚楚地“晒”在网上,回应着每一份朴素的信任。
指尖汇大爱,乡村焕新风
在乔琨的用心经营下,牛家窑村的“福寿食堂”不仅成为本地敬老爱老的新典范,更成为连接在外游子与家乡情感的重要纽带。他还通过短视频持续记录老人在食堂用餐、举办节日活动等温馨场景,用一帧帧生动的画面诠释着乡村善治的内涵。
如今,福寿食堂不仅运转稳定,还发展成为开展孝老敬亲教育、弘扬优良村规民约的重要平台。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村民积极为食堂捐赠“爱心桌”。牛家窑村的村风村貌,在一次次点赞、一条条评论中悄然焕新。
乔琨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乡村,不仅可以“种出庄稼”,还可以“种出情感”“种出敬老爱老的美德”。这位85后村书记的“网感”实践,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温度。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