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人物

心有千千结 编织家乡情

2025-05-07 09:28:4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大境门外的风掠过燕山褶皱,吹在战莹家的窗棂上,屋内这位76岁的绳结艺人正手指翻飞如蝶,白色丝线在灵巧的指尖缠绕生长,渐渐凝成一朵六瓣冰晶。这是属于战莹的冰雪美学,也是张家口献给世界的无声诗行。“绳结是手指舞出的艺术。”战莹抚摸着刚完成的冬奥雪花挂饰,银白丝线间点缀着奥运五环的颜色,宛如将塞北的雪与人类的炽热愿望织进同一张网。其实,丝绳编织的也是战莹的命运经纬,如今精湛的绳艺源于当年下岗女工的指尖突围。

  时光倒回至上世纪90年代。彼时的战莹是市第一鞋厂的女工,命运在国企改制浪潮中陡然转折:下岗通知书递到手中时,她无助地站在街头,像极了被风吹散的蒲公英。转机藏在生活的褶皱里。某日她将自编的中国结挂在自行车把手上叫卖,竟被路人以高价买走。“那是个红色如意结,线头都没藏好。”战莹笑着回忆,眼角的皱纹里盛满往事。从此,《绳结艺术》这本书被她翻得卷边,生计焦虑化作艺术求索。

  张家口人对雪的情感近乎虔诚。作为地道的张家口人,战莹深谙这片土地与冰雪的共生关系:“冬奥申办成功那夜,雪落在大境门城砖上,像给百年商埠盖了床新棉被。”她将这份悸动注入创作:八种绳结雪花形态各异,有的借鉴冰晶显微结构,有的提取崇礼滑雪赛道弧度,最精妙处当属“暗纹双结”——表面是规整雪花,翻转可见隐藏的“冬”字篆书,隐喻“冰雪之下埋着文化的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以“祥云挂饰”复刻火炬造型,银色流苏与朱红盘长结的碰撞,让奥组委专家惊叹:“这是会跳舞的中国结!”

  绳结的基因深埋于华夏文明的土壤。从《周易》“结绳而治”的远古智慧,到明清荷包上的盘长结,丝线始终是中国人记录生活、传递情感的载体,在战莹看来绳结也是历史经纬与生命伏线的交织。在张家口大境门斑驳的城墙下,当一枚枚冬奥雪花绳结被装入国际文化交流的礼盒时,战莹轻轻摩挲着指间的茧——那是七十多年人生与四十年绳结交织的年轮。在机械复制的时代,战莹用半生证明:最动人的创造,诞生于生命体验与文化基因的共振处。她的绳结不仅是美学符号,更是塞北人对抗严寒的精神象征——正如冰雪压不垮草木,磨难打不散结绳记事的初心。当冬奥雪花与千年商埠的月光一同坠入丝线,我们终于读懂:所谓传承,不过是把一代人的体温,编进下一段文明经纬。

  大境门外的风带着战莹的期许飘向远方:“让山城人编的山城雪花,带着我们的心跳飞向世界。” 这不仅是手艺人的朴素愿景,更是个体参与世界对话的文化自觉。记者 翟见英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