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荣查看新品种“金硕杏”在棚内开花情况
王秀荣为果农讲解杏树生长规律
2月28日,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名单出炉。市农业科学院林果所副所长王秀荣摘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桂冠,全市获此殊荣的仅2位,她是其中之一。
王秀荣48岁,2002年来到市农科院上班,参加工作20余年来,她一直从事果树育种和栽培研究。针对杏树遭遇“倒春寒”容易发生冻花冻果,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世界性难题,她从选择晚花抗冻新品种和研究晚花抗冻方法两方面入手,为破解鲜食杏和仁用杏冻花冻果问题作出突出贡献。
育成4个晚花抗冻杏新品种
从2007年起,王秀荣率领团队开展杏扁抗冻新品种选育研究,主要采用品种间杂交及实生选种方法,以抗冻株为母本进行杂交,授粉品种有“优一”“龙王帽”“白玉扁”“新四号”等。目前,王秀荣团队已育成4个杏新品种,分别为“金硕杏”“张仁一号”“张仁三号”和“张双六号”,并在2019年和2022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王秀荣是第一培育人。
杏扁多被农民称为“铁杆庄稼”,但就怕遭受冻害。在阳原县三马坊乡东辛庄村,2005至2006年,该村实施了退耕还林,村民家家户户种上杏扁。
村民侯耀告诉记者,他家种植了30多亩杏扁,主栽品种为“优一”以及少量供佛杏、木瓜杏、凯特等鲜食杏。2019年进入丰产期,每亩地生产杏核150公斤,每公斤卖到11至12元,最高时卖到16.4元。对农民而言,种植杏扁省时、省力,又增收,还能和秋收错开时间,侯耀依靠杏扁年收入达到数万元。
2022年春天,侯耀从市农科院采了接穗,将“张仁一号”枝条嫁接到“优一”以及普通山杏树上,试种20多亩“张仁一号”,次年开花,去年产果。“优一”在4月11至16日开花,“张仁一号”开花迟,4月20日进入花期,不仅避免了冻害,还增产,每亩地比“优一”增产25公斤杏核。
村里不少村民从侯耀家采了接穗,嫁接种植“张仁一号”。去年,侯耀又从市农科院采了接穗,嫁接种植果仁兼用品杏“张仁三号”,以及双仁品种“张双六号”,他对王秀荣选育的杏树新品种充满了希望。
物理手段推迟杏树花期免冻害
在市农科院试验基地,杏树萌芽前2个月,一大片杏树用黑色遮阳材料遮盖,这是王秀荣在国内首次采用物理手段推迟杏树花期,以错开晚霜发生时节而开展的试验。
从2018年开始,她随时随地留意杏树开花。这年春天,在通往试验基地的路上,两旁种植了高大的杨树,而在杨树下生长着一片杏林。细心的王秀荣发现,这片杏树开花较晚,她由此猜测,是不是因为杨树遮阴,对休眠期的杏树起到降温作用,从而推迟了花期。次年,她通过试验印证了此前的猜测。
于是,她采用遮阳材料遮盖杏扁树冠,降低树体和花芽的温度,减缓花芽发育进程,使花芽达不到需求积温,从而推迟杏扁花期,而让杏扁花在适宜的气温环境下开放,并顺利发育成果实,为解决杏树冻花冻果拓展了新思路。
为了将育种和栽培技术成果推广至全国,王秀荣撰写论文、制定技术标准、申报国家专利等,忙得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
杏扁树是北方重要的经济林品种。东辛庄村常住人口110人,种植杏扁1050亩,在2019年、2022年和2024年,全村杏扁年收入达到上百万元。侯耀告诉记者,对杏扁种植户来说,王秀荣就是他们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之前,国内曾有农业科技人员对杏树冻害做过研究,但基于经年累月的无成果、无经费,一味地坐“冷板凳”,于是纷纷放弃,而王秀荣却坚持了下来。她告诉记者,她来自农村,正是由于她对农业、农村、农民深埋于心的爱,才让她义无反顾,一直向前,最终为杏树冻害世界性难题找到答案。
2024年,王秀荣承担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干果创新团队张家口综合试验推广站的任务,开始新的征程,她决心为实现我市杏扁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不断寻求突破与进步。记者 魏民 通讯员 刘文婷 贾莉 仝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