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地理位置佳、日照时间长、土壤肥力足,最适合蔬菜生长。如果设施蔬菜一直发展得这么不温不火,那真叫捧着金饭碗饿肚子。”
说话人叫刘恺军,这是2015年他刚当选怀安县怀安城镇北黄家窑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后,和村“两委”干部谋划村庄发展时说的心里话。
刘恺军踏实、肯干、脑子活络,也愿意为乡亲们做些实事儿。也因为看中这一点,2015年他被全村老少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成了大伙的“领路人”。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在刘恺军身上格外应验。为啥?得从北黄家窑村说起。北黄家窑村地理位置优越,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而且土性好,十分利于蔬菜生长。从2004年开始,全村人陆续发展蔬菜大棚,但因销路不宽、规模不大等原因,设施蔬菜产业一直徘徊不前,村民收入也多年未增长,辛勤付出并没有换来土里“生”金,村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找准病根,老刘通过与村“两委”反复思考论证,决定发挥地域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主导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把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2015年,正值脱贫攻坚战打响之际,刘恺军认为是发展设施蔬菜主导产业的大好机遇。发展蔬菜大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流转土地。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咋办?刘恺军决定拿表哥刘恺华第一个开刀。为此,他们红了脸,斗了嘴,吵了架,最终表哥第一个在流转土地的协议上签了字。刘恺军跑到镇政府借款,及时补偿了村民的流转土地款。
2019年,在刘恺军多方跑动下,村委会利用东西部合作项目建起50个大棚,但又遇到无人租用的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可是千万元推起来的大棚!
作为当家人,他第一个“吃螃蟹”,租了13个棚,并通过联系山东客商租了30个大棚,主要种植小西红柿。当年7月,正当他的大棚尖椒、圆白菜茁壮成长时,万没想到这时候又有村民恳切提出租大棚,让他哭笑不得。一边是即将到手的钞票,一边是充满渴望的眼神,他亲手拔掉了栽种的青苗,赔掉5万多元。这时,他掉泪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民信任的当家人,他无怨无悔。不仅如此,他还积极联系张家口、北京等地的客商和超市,进一步拓宽了销路。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开始行动。
2015年,在省九三学社驻村工作队帮助下,争取协调省水利厅20万元新打机井1眼,为壮大产业夯实了基础。2020年又建起大棚50个,被村民全部租用,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里又建起扶贫车间,主要进行生物质加工,可把附近村庄的秸秆、垃圾木材深加工,吸纳了农村劳动力,净化了农村环境。
2021年以来,刘恺军不停步不松劲。他多方考察,争取到在黄家窑村建起300千瓦集中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座、20千瓦村委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1座、乡村微工厂1座。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怀安县速扬养殖有限公司,在该村东沟散养黑猪、鸡、鸭等小型动物,村集体通过租赁每年收入1.5万元,带动就业20多人。通过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产业品牌不断叫响,黄家窑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8年来,刘恺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凝聚实干,建起385亩115个大棚的规模化设施蔬菜园区,设施蔬菜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万元。对于未来,刘恺军说他坚信只要和村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他的乡村振兴梦一定会梦想成真。
(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高尚东)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