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5日晚,央视一套播出《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周淑英在节目中惊艳亮相,用精湛的技艺,向全国观众展示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把剪(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丰富、精美的艺术品。2006年5月份,蔚县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10月份,蔚县剪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周淑英背负起了传承非遗的使命。她不仅靠灵巧的双手雕刻出千姿百态的剪纸,还让剪纸这项传统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李晓利)
在央视一套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节目中,300多平米的展厅展示了周淑英100多幅色彩斑斓的剪纸作品。其中,一幅长9.9米,高0.99米的巨幅长卷彩色剪纸作品《龙行天下》,以亮丽的色彩、独特的构图、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一帜,惊艳全场。
这幅作品由9条神态各异的彩龙组成,寓意龙乃“九五至尊”,是周淑英耗时三年多在2012年龙年完成的。与其他剪纸艺术截然不同的是,全国各地的剪纸大多是单色的,唯独蔚县剪纸是彩色点染刻纸,以阴刻见色,阳刻见刀,经过画样、整理纸张、订纸、浸水、雕刻、染色,装裱等多重工序制作而成。
蔚县的剪纸并不是“剪”出来的,而是一刀刀“刻”出来的。制作这幅巨作,周淑英每天只能做上3厘米至4厘米,用了20多种工序,一共刻了200多万刀,每一道工序都是不可逆的,错一点整个作品全部报废,其过程异常艰辛。
周淑英仅刻刀就有200多把。在旁人看来,这些刻刀看似一样,但都是量身定制她自己做的。她说:“蔚县剪纸做起来直上直下,垂直的刻剪纸的时候,刀刃对着鼻尖,一直往前刻,垂直90度。学艺的时候,被刻刀拉伤是常有的事儿。
在《龙行天下》整个作品中,九条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的巨龙,身姿矫健,活灵活现。该作品不仅构思独到,而且每条龙的造型都蕴含着文化内涵。“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作品中每条龙都是奋发向上,热情奔放的。龙的造型上都加入了水纹、祥云、寿桃、菊花等吉祥元素。水纹代表财运,传递出中国腾飞经济繁荣昌盛。红紫色的火龙,代表红红火火;云彩是如意造型,代表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另一组龙身上的菊花代表秋实,硕果累累;有一组龙是五个爪,是帝王的象征。牡丹花是我们的国花,牡丹花造型代表富贵吉祥。而且在龙王的头上还有一个寿桃,意味着健康长寿。”周淑英介绍,这个巨幅长卷彩色剪纸曾在2012龙年时,登上了央视新春歌会,并在剪纸艺术节荣获金奖。
蔚县剪纸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诞生了以王老赏为代表的第一代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今年59岁的周淑英,其父亲周永明是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的唯一嫡传弟子、蔚县第二代剪纸艺术大师。周淑英从小受家庭艺术熏陶,酷爱剪纸艺术,师从其父,练就了剪纸艺术刻、画、染全套功夫和家承“绝活”,并且在传统染法的基础上,开创了12种新技法,从而使她的剪纸作品更有神韵。
从五岁开始学习剪纸,再到2012年12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这一路,周淑英在继承传统剪纸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精益求精,精湛的剪纸技艺享誉海内外。1995年,她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设计的会徽,为全世界妇女代表所喜爱。在世界各国做剪纸巡展中,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法国总统、比利时首相、日本首相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众多国家元首收藏了她的作品。1999年参加全国妇联“双学双比十年成果展”,胡锦涛主席赞誉其作品“只有中国妇女才能创造出如此优秀之作”。
从艺数十年,周淑英获奖无数。她的作品,除剪纸内容涉及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八大类6000多个品种外,她紧跟时代步伐,创作了喜迎二十大,迎冬奥等更多时代感强和家乡地方特色的系列剪纸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多次“上央视春晚”,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其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国色天香》《雪如意》等,特别是2018年8月8日受奥组委委托创作的13米长卷《冰嬉图》,为申办和宣传冬奥做出贡献,系列作品成为国礼并在央视春晚亮相。
周淑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任河北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是民建中央画院院士。
近年来,周淑英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开拓创新,传承非遗文化。她积极践行非遗进校园,带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让孩子们领略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她探索非遗与企业结合,让非遗文化和经济相互助力,共同发展。比如,与乳品企业合作,将剪纸艺术植入一些产品的包装上,这种尝试既提升了蔚县剪纸的影响力、扩大了传播范围,也提升了乳品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产品销量。此外,周淑英准备在乡村建立剪纸工厂、开办剪纸艺术培训班,希望非遗能繁荣乡村文化,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李晓利 通讯员 蔺媛媛)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