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努力,努力到一定程度,上天自有安排,一切磨砺都是成全。”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现在她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超越自己,迈向更好的明天。
记者翟见英
“我深知自己不过是一个笨小孩,这些年能取得一点成绩,是不懈努力的结果。”47岁的张燕峰谈起几年来的经历,笑容灿烂。“感谢上天,让我与文学结缘,因一路有它,我的生活美丽如诗。”
六年之约
张燕峰曾是张北县二泉井乡北辛堡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对工作兢兢业业。后她的儿子从北京转学回来,为了照顾孩子,张燕峰调到了怀来县沙城第六小学,学校管理严格,张燕峰的工作异常忙碌。
20多年来,张燕峰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刚调了工作,她内心不免迷茫,便把这一阶段的工作和内心的感想诉诸笔端,每次写完内心轻松舒畅了不少,倒从来没有想过把写的文章拿出去发表。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燕峰写的文章被一个亲戚翻看到了,他惊呼道:“姐,想不到你的文笔这样细腻动人。”在大家的鼓励下,张燕峰投稿了,2007年,她的处女作《天外来客》发表于《张家口日报》。这篇文章的发表,让同事对容貌平平、默默无闻的张燕峰刮目相看,一时间,这张报纸在同事中竞相传阅。
2009年,张燕峰的儿子小学毕业。张燕峰发现儿子在学习上并不主动,该怎么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呢?对于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子来说,家长过多的说教无济于事,拳头教育更是适得其反,张燕峰决心想一个好办法。张燕峰想了很久,终于豁然开朗:与其绞尽脑汁去改变儿子,倒不如放开手脚激励他,母子俩一同成长。这看似无所作为,说不定是最好的教育。
于是,一天,张燕峰对儿子说:“安,你升入初中,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咱母子能不能一起努力?从现在起,你好好读书,我好好写作。六年后,你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我的文章上一次《读者》,如何?”儿子大笑:“六年后,我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是极有可能的事情,您的愿望却未必能实现。”看着儿子不以为然的样子,张燕峰庄重地说:“妈妈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咱们分头努力,来个六年之约,怎么样?”儿子点点头,和母亲击掌为誓。
[!--empirenews.page--]
和儿子一起出发
立约后,张燕峰儿子的读书热情被激发,他学习勤勉,成绩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张燕峰白天在学校认真教书育人,晚上坐在电脑前写作。创作初期,无论是构思还是表达,张燕峰都自感稚嫩,她一边创作,一边广泛阅读,汲取营养,提升文化素养和创作水平。2009年她发表了几十篇文章。2010年,张燕峰的文章发在《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等报刊,数篇文章被《青年文摘》杂志和《特别关注》杂志转载。2011年、2012年是她稳步成长的时期,创作的文章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张燕峰写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
此时,文章能不能上《读者》,对于张燕峰来说已不重要,因为只要努力过,就已足够,她看重的是一路不断上进,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
2012年,儿子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了张家口市一中,张燕峰把他送到学校,母子分别时,张燕峰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别忘了咱们的六年之约。”儿子粲然一笑,没说什么话,也紧紧地握了握母亲的手。看着他平静而坚毅的表情,张燕峰放心了。
2013年,是张燕峰写作的一个高峰期,那一年她的文章上了《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和《辽宁青年》《做人与处世》《人生与伴侣》《新青年》等杂志,共发表320多篇文章,多篇作品被各类杂志转载。
2014年,张燕峰梦想成真,原发于《检察日报》的文章《淡定》被2014年13期《读者》转载。当张燕峰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张燕峰搂着他的肩膀,笑道:“妈妈的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段的精彩就靠你演绎了。”儿子沉默不语。他当时的成绩也不过勉强上个一本院校,张燕峰不愿给他太大的压力,只能以轻松的形式提醒他一下。
2015年,儿子以超出河北省一本分数线70分的成绩被一所211大学录取,张燕峰特别高兴。母子俩开心地笑道:“咱们各自的梦想都实现了!耶!”
[!--empirenews.page--]
时光的渡口,重新启程
儿子上了大学,远赴东北,张燕峰内心很失落。看着她郁郁寡欢的样子,丈夫安慰道:“儿子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你也应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丈夫的话让张燕峰茅塞顿开,她很快从无所适从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张燕峰感觉自己再一次站在了时光的渡口,极目远眺,前方山水明丽,风光旖旎,吸引着她重新启程。2016年,张燕峰收获颇丰,共发表文章390多篇,作品上了《农民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青海日报》《西藏日报》等报纸,部分作品被《意林》《故事会》《幸福》《今日文摘》《情感读本》等多家杂志转载。
许多人因张燕峰的文章认识了她,虽天遥地远,也许一生都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但他们欣赏张燕峰,经常在网络上与她就写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坦诚友好的交流,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张燕峰想,能结识这么多朋友,一定是上天垂青我,不让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孤单。
曾经有朋友问张燕峰,平时工作那样忙碌疲惫,为什么还牺牲休息时间来写作?张燕峰笑言:“做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即使再苦再累,都会乐此不疲。写作能让我灵魂安宁清明,尽管这是一场充满艰辛的跋涉,但从中获得的快乐足以抵消其间的艰辛。”
写作并不是张燕峰人生的全部,她爱好广泛,酷爱打羽毛球、乒乓球,一般人与她对决,能胜她者寥寥;她喜欢网络游戏,每到休息或放假,总要尽情地大玩两天;她还喜欢听高亢雄壮的音乐,尽情欣赏的过程中,心中的块垒悄然消融。“人生是一场修行,无论是读书、写作,还是音乐、运动,都是修炼内心、砥砺人格的途径。”
多年前,张燕峰曾听一个朋友这样说过,让每一个认识你的人感到幸福。她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要善待别人。平日里,无论是身边的同事、邻居,还是那些萍水相逢的人,张燕峰都很友好,尊重有加。她明白,以一颗仁慈友爱之心与世界相拥,世界也会温柔相待。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