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人物

孙景岐:“婆心济世”成就传世名医

2015-05-12 07:30:0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孙景岐:“婆心济世”成就传世名医 孙景岐和女儿孙敏(右一)、外孙女付丽萍(右三)。
孙景岐和女儿孙敏(右一)、外孙女付丽萍(右三)。

孙景岐:“婆心济世”成就传世名医 把“婆心济世”当作行医准则的孙景岐。
把“婆心济世”当作行医准则的孙景岐。

孙景岐:“婆心济世”成就传世名医 孙景岐正在给患者认真把脉。 陈嘉 摄
孙景岐正在给患者认真把脉。 陈嘉 摄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陈嘉

  推开孙景岐中医门诊的大门,里面是两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屋,外间是药房,里间是诊室。诊室里摆放了一圏倚凳,一个诊床。诊室中间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旧书桌,书桌上有一台血压计、一盏台灯、一个脉枕和厚厚的几叠病例。书桌后面的墙上悬挂着病人赠送给孙景岐父亲孙华堂先生的木匾,上面写着“婆心济世”,一看就很有些年头了。孙景岐说,之所以租了面积这样小的房子做诊室,是不愿意增加病人的负担,“毕竟看病只是为了救人。”

[!--empirenews.page--]

  医术:代代相传

  “五六十年前,我们生病都找孙景岐的父亲孙华堂,后来老先生过世了,还好有孙景岐传承了他父亲的医术。”带着老伴儿前来问诊的张先生说,孙景岐对病人态度和蔼,开药不贵而且医术高,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

  今年已93岁高龄的孙景岐说,祖上除了父亲都是以务农为生的,虽然少有大富大贵之人,但是整个家族都很重视培养子孙的品德。

  说起父亲孙华堂,孙景岐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年代。孙华堂幼时刻苦学习,本想有朝一日能从政为国家效力,但事与愿违,孙华堂决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开始刻苦攻读医书,不想却成了名噪一方的名医。

  孙景岐从小便受父亲影响,初和父亲学医,父亲要求严格,要求他每天必须学习规定内容的医书,如果不能完成,父亲是要批评的,有时还会动武。两年以后,孙景岐便对岐黄之术萌生了浓厚兴趣,和父亲一样,也是常年医书不离手。就像先人所教诲的,“古训必须勤求,新知亦应吸收;古代医籍要多读,近人著述勿忽视;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遇到有困惑的地方,他除了反复研读医书寻找答案,还会向父亲请教。后来,孙景岐考取了北京中医学校,专事中医学习,学成回来后,便进入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empirenews.page--]

  医德:为人笃实

  “父亲生前常常告诉我,从医者首先要讲求医德,讲求医德就要为人笃实。”孙景岐说,他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每天都要给50多个病人把脉,每每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即便如此也非常顾及病人的感受,直到给最后一名病人开完处方,才会停止一天的工作。

  孙景岐说,他一直向父亲学习,希望能救治更多的病人,尽管现在已经93岁高龄了,仍然不敢懈怠。孙景岐给病人看病总是那样的温和,如果病人是小孩子,他就会拍拍小孩子的脑门,极亲切地说,“小家伙生病了,让我看看?”给人看病时,他会让病人把手放在脉枕上,仔细地把脉,还要让病人伸出舌头看看舌苔。每一个诊断步骤,都做得耐心细致,极有章法。孙景岐给病人看病,从来不会开什么“秘方”,他把药方交给病人,愿意去哪儿抓药都可以。他开的方子,每副药只有二三十块钱,绝不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他说,医生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对患者的病情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要摒弃以挣钱为目的的诊治。

  市民魏女士在孙景岐诊所看病已经有5年时间了。刚开始时,她因为气喘到医院治疗了两个月也没有明显好转。在别人的介绍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孙景岐。经过望闻问切,孙景岐认为魏女士症状应为气虚,这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有很大关系,给魏女士开了4副中药。魏女士觉得自己的病情比较难治,在医院那么长时间也没治好,想让孙景岐多开几副,孙景岐却坚持要她吃完4副中药再看看。魏女士没有想到,仅服用了一副药病情就大为好转,这让她欣喜不已。这之后,魏女士一有身体不适就登门来找孙景岐。

[!--empirenews.page--]

  行医:婆心济世

  孙景岐指着桌子和抽屉里的病例介绍,他看过病的病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病例,这些病例记载了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以及治疗效果。每天坐诊结束后,他会把病例整理好,闲暇时一张张地翻看,仔细揣摩药方的治疗效果。他总是说,在传承父亲医术的同时,要勇于创新,不能墨守陈规。如今,孙景岐的女儿孙敏、外孙女付丽萍都在跟随他学习医术,他经常告诫后辈,要用良好的医德、医术守住孙家近百年的声誉。

  孙敏说,现在医疗技术条件好了,患者看病也方便了,半夜来求医的病人也几乎没有了。而在过去,孙景岐经常是白天忙碌一天,到了半夜还要接待叩上门来的患者。记得二十年前的一天夜里,一名来自坝上,年约40岁的农村妇女腹痛难忍,在丈夫的陪护下找到孙景岐。父亲见到这名农妇时,发现她脸色苍白,四肢颤抖,呼吸微弱。经过检查,孙景岐取来几味中药,磨成粉兑水,给病人灌入口中。半个小时后,农妇苏醒了过来。农妇虽然好了很多,但孙景岐仍然不放心,让女儿孙敏推着自行车载着农妇,和他一起将农妇送往医院继续救治。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孙景岐说,“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做人做事,要懂得感恩,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受到家风的熏陶,93岁高龄的孙景岐还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做人要对得前来问诊的患者,“人家信任你才找上门来,我哪有理由不给人家好好看病。”

  至今,孙景岐把患者赠给父亲的‘婆心济世’牌匾还挂在他的门诊,历经岁月的沧桑,牌匾已经显得陈旧,但“慈爱之心,济助世人”的传家精神,在孙景岐眼里是万万丢不得的……

编辑:su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