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藏、京礼高速沿线及大型居民小区建成9座华为全液冷超充站,实现了“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150公里高速公路超充网络初步形成。
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对全市209个乡镇开展充电设施情况调研,积极储备项目,在56个乡镇建成112个交流充电桩,实现全市充电设施县乡全覆盖。
聚焦“两区”“三中心”等负荷密集台区,建成V2G充电设施17套,探索出电动汽车在局部配电网负荷峰段放电助力电网稳定运行路径。
近年来,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双碳”目标,不断丰富“绿色希冀”品牌内涵,全力构建服务绿色交通转型、公共充电、居住区充电的充电服务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智慧、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150公里高速超充网初步形成
“十分钟满电”不再是梦
红外测温、线上监测、现场巡检……5月1日,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员工在京藏高速官厅服务区全液冷超充站认真检查充电设备状态。随着“五一”假期到来,人民群众自驾出行意愿增强,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加强充电桩排查力度,保障充电设备良好运行。
“全液冷超充桩充电能力是常规直流桩的10倍,能让用户体验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营造了高效便捷的‘绿色出行’体验。”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员工说。
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快,除了汽车本身有超级快充功能,更与服务区建设的超级快充桩密不可分。
2023年9月18日,河北省首座全液冷超充站在京藏高速下花园服务区(拉萨方向)投入运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2023年12月19日,市区首座全液冷超充站——容辰首府全液冷超充站投运,进一步推动了充电行业迭代升级。
2024年9月23日,京藏高速官厅服务区全液冷超充站建成投运,标志着张家口地区间隔150公里高速公路超充网络初步形成。
“目前由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运营的全液冷超充站共有9座,累计充电量已突破两百五十万大关。”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张捷靖介绍,“未来,我们将按照城市面状覆盖、高速公路线状辐射的思路,规划大功率充电骨干网络,在城市商业区、景区、高速服务区建设640千瓦超充充电群15套,全面提升服务区用户充电体验,助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农村充电桩实现“乡镇全覆盖”
绿色能源点亮偏远山乡
在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供电所,村民王喜正用手机扫码为新能源车充电。“过去回村总担心续航,如今充电桩‘安到家门口’,扫码即充,方便又安心!”
2023年6月,河北省发改委印发《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乡乡全覆盖’”。
从2024年起,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全面推进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充电设施服务体系,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打通充电设施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张家口城里乡里都有充电桩,超充、快充都有,非常方便。”国网蔚县供电公司暖泉供电所负责人说,“村民家门口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提升村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
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将结合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和国土空间规划、电网规划、乡村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等,统筹布设充换电基础设施,持续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四好农村路”沿线等充电桩使用场景建设,加快补齐乡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短板,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车网互通全力推进
新能源汽车变身“移动充电宝”
5月1日,在桥东区丽水湾小区停车区,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运维人员站在V2G充电桩前,眼睛紧盯控制面板,对充电桩反向放电功能进行检查。像这样的V2G充电桩,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已投运了17座,开启了我市“光储充放”新模式。
V2G充电桩是一种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互动的技术。与传统充电桩有所不同,V2G充电桩不仅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还具有独特的“反向充电”功能。
“一辆辆电动汽车就是一个个‘充电宝’。开新能源车的车主,将不再只是能源的消耗者,而可以成为能源的运营者,增强了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保障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张捷靖说。
未来,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将鼓励电动汽车广泛参与有序充电和放电,提升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节互动水平,通过新型负荷管理系统调控桩集群,形成车网互动,自动平衡台区峰谷负荷,提高充电桩并网规模,提升电网就近平衡能力。
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双向互动体系,全面推广智能有序充电,实施充电峰谷电价机制,规模化应用多种车网互动示范场景,完善车网互动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
从高速公路超充站到偏远乡村充电桩,从车网互动技术到绿电消纳模式,一幅覆盖城乡、智慧互联的绿色充电图景正徐徐展开。(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薛茜)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