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

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 食品标签上这些信息要读懂

2025-03-31 09:11:25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7日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包括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和大家日常选购食品息息相关的食品标签的新标准。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什么食品?是否安全?有没有营养?......

  这些都可以通过食品标签来了解:

  食品标签的基本组成

  食品标签主要包括一般标示的内容和推荐标示的内容。一般标示的内容主要有: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储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其中,关于营养信息和特性的标签叫营养标签,它是可以让消费者最简单、最直接地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

  如何通过食品标签辨识出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我们日常购买的除了生鲜等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如何读懂它们?

  ①读懂食品名称和配料表

  食品名称和食品配料表可以帮助我们辨认食品是用什么生产的,主要原料是什么。通过配料表可以知道食品中含有什么成分,排在第一位的是添加最多的成分,然后依次递减。

  举个例子,不是所有“奶”都是真牛奶:

  •配料表中只有生牛乳,没有其他添加剂,便是真/纯牛奶。

  •配料表第一位是生牛乳,但添加了糖、食用香精或营养强化剂的则是调制乳,营养并不比纯牛奶高。

  •配料表第一位是水,牛奶或奶粉在第二或第三位的是含乳饮料,不算真牛奶,营养较低。

  ②看准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在本次发布的新标准中,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

  ③读懂营养成分表

  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列出了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五种核心营养成分,以及它们的含量及营养素参考百分比,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特性,选择适合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的食物。

  ④看过敏原信息

  对少数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如误食含有过敏成分的食品,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在本次发布的新标准中,食品标签上将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并对其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

  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

  小心食品标签里的那些“坑”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坑”需要注意?

  •鸡蛋面里并没有鸡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销售的鸡蛋面,实际添加的是鸡全蛋粉,而非鲜鸡蛋。

  •“含乳饮料”是“饮料”不是“乳制品”。

  •“素肉”不是“肉制品”,大部分是豆制品。

  •非油炸食品≠能量低,诸如薯片、锅巴、方便面等非油炸食品,往往都是淋上油烤的。

  •日本豆腐≠豆腐,日本豆腐虽然声称是“豆腐”,但大多数产品并不存在大豆成分。

  •“果蔬汁”和“果蔬汁饮料”质量指标不同。

  •虾片里没有虾。虾片又称玉片,传统生产方法是用虾汁加淀粉制成。市面上大多数虾片、虾条属于油炸膨化食品,其主要原料是小麦粉加上各种虾味调料。

  •多数蟹味棒里没有螃蟹,其大多属于海洋仿生食品,也就是“人造食品”。蟹味棒的主要成分是鱼肉糜和淀粉,有些还加入了大豆蛋白或蛋清。

  •燕麦奶里没有牛奶。市面上的燕麦奶其外包装大多印有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燕麦谷物浓浆等字样,且配料表排在前两位的为水和燕麦或燕麦浓浆,所以是以水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的纯植物蛋白饮料。

  注意食品标签上的信息,不仅可以避免买错产品,也能避免被广告和营销忽悠,选到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据央视)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