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

同心防疫·最美身影|核酸采样员:“疫”线显担当

2022-11-13 19:34:47  来源:

核酸采样是疫情防控重要环节之一,采样人员被称为“直面病毒的人”。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防疫“战士”,他们扎营“疫”线,用自己的专业和无畏诠释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担当。

微信图片_20221113192241.jpg

“大蓝”们深夜入户复检


24小时坚守织牢“隔离”网

11127时,在张家口市桥东区一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李颖腋下夹着垃圾袋,一手抱着咽拭子管,一手敲响了集中隔离人员的房门,身后则是负责消杀的同事。

李颖是桥东区人民医院一名临床医生。全员核酸检测以来,她就加入采集核酸队伍中,已经数不清进驻了多少次集中隔离点。103日,她接到上级命令,来到崇礼区医学观察点采集核酸。实际上,为了减少与外界接触,她身兼多职,既是消杀员,又是清洁工,还负责心理疏导。采集的对象则是密接人群等。

幸运的是,这批医学观察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均未发现异常。14天后,李颖从崇礼区返回桥东区,按照相关规定集中隔离后又投入紧张的核酸采集任务中。

李颖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每每看到“大白”妈妈牵着“小白”时,忍不住鼻头一酸,她有一个心愿:“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您稍等,我马上给您协调用餐问题,生活上还有其他需求吗?”111211时,在给隔离人员做完核酸采样后,秦月姣刚脱下防护服和口罩,脸上的勒痕还没有消下去,这时又接到隔离人员的电话。她一边安抚隔离人员情绪,一边协调用餐问题,尽量满足不同人员的生活需求。

1993年出生的秦月姣,是桥东区胜利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也是冲锋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线的“老同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要求严格,性质特殊,需要我们全天24小时值守,一旦有任何突发情况,就要立即响应,一刻也不能松懈。”

凌晨时段,隔离医学观察点会有新来的隔离人员,秦月姣都要第一时间起身迎接,然后给隔离人员测量体温、采集核酸样本等,工作虽然辛苦,但她始终无怨无悔。

微信图片_20221113192249.jpg

翟志波(右)上门为老年村民核酸采样

上门采样不漏一户

11116时,核酸采样员李艳青早早起床洗漱完毕,不到7时便来到集合点,穿防护服、准备当天上门核酸所需物资。

入户信息表、采样管、采样棉签、消毒液……一样样核对好后,李艳青把它们放到一个大包里,挎在身上。根据入户名单上的地址,按照距离远近盘算了一条上门采样路线。

首站是一个18层的住宅小区,封控了两个单元,一梯五户。李艳青乘坐电梯来到顶楼,出电梯后,她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消毒水,在电梯四周喷洒一些。然后,用胶带纸把黄色医疗垃圾袋粘在腰部,开始逐户逐层敲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这样方便一些,可以解放我的双手。采样后,废弃的棉签杆和包装袋顺手扔进里面。”李艳青说,起初她只负责采样,还有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扫码录信息。后来,人员紧缺,她主动和社区负责人提出,自己一人承担上门核酸工作。

李艳青是市传染病医院门诊注射室的一名护士,从十月份开始,便来到桥西区南新村社区辖区内做核酸采样工作。“我是医务工作者,防疫需要我们,不能退缩。一次入户时,7岁的孩子为我画了一幅画、写了感谢语,还有很多居民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叮嘱我注意个人防护。”李艳青坦言,这些时刻总是感到很暖心,累些也没啥大不了。

上门核酸,对采样员来说,也是体力和耐力的考验。尤其在老旧小区,住宅楼没有电梯,“大白”们均开启爬楼模式。

32岁的和星,是来自桥西区明德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一个多月来,她担任着桥西区蒙古营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除了每天在点位上采集外,还要对封控单元、住户上门采集。她说:“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面罩,爬楼梯时总感觉气不够用。每上一层,都是在挑战心肺功能。我最近也在加强体能锻炼,这样上楼进行核酸采样时才不会过于气喘吁吁。”

“前天去的一个小区,30层楼,一梯6户;昨天是几个老旧小区,五六楼居多,而且分布在小区不同单元,全副武装在院里跑来跑去。一轮采样工作下来,防护服里贴身衣物被汗水浸透是家常便饭,腿软腿酸也是经常的。但是没办法,累了就在楼梯间休息一会儿,再接着爬楼。特殊时期,很多人都不容易。”和星表示,和她一样的采样员有很多,相信大家的初心也一样,期待疫情散去。

张艳青坐在楼道核对核酸采样管

秦月皎(右)和同事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核酸采样

            

坚守在乡村“疫”线

不只是在城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乡村的防疫工作同样重要,尤其广大“城中村”地区,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居住区域相对集中、流动人员较多,是防疫链条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穿好防护装备、带齐核酸采样设备,翟志波骑上电动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征程”。翟志波是姚家房镇翟家庄村的一名村医,从10月初开始,他每天的任务是上门为行动不便和居家健康监测的村民进行核酸采样。“村里的老年人比较多,很多都下不了床、出不去门,所以必须有专人负责上门检测。”翟志波介绍,由于另一名村医有腰疼的老毛病,不能走太多路,他主动承担了上门检测的任务。

在村中行医近二十年的翟志波,对村内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需要上门检测他都“门清儿”,谁家需要帮助他也毫不吝啬。他既是核酸采样员又是大家的采购员。“今天得给李大爷家捎一袋面粉,顺便带点蔬菜。”翟志波笑着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娃,这些老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老辈,给自家人干点活还不是应当应分的嘛。”

40多天来,走过了上百万步的路和数不清的楼梯,翟志波始终带着微笑,即使隔着防护服、口罩、面罩,也能感受到他待人接物的热情。“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村里目前还没有一人核酸检测异常。”翟志波说。

在全员核酸检测一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也是“主力军”,活跃在核酸采样的众多点位和应急队伍中。

“十月中旬开始,我加入了经开区核酸检测应急队,有一个月没回家了。”牛福广介绍。他是姚家房镇卫生院副院长,之前在村里核酸采样,后应召进应急队,开始了24小时的待命应急之旅。

应急队主要针对核酸检测异常人员进行复检。“我们一般都是‘昼伏夜出’。”牛福广说,“核酸初筛一般都是十人混检,上午采集,下午或傍晚出结果。如某一管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应急队会立即对这十人进行上门复检,所以我们的工作一般是在晚上。”由于工作的风险性,应急队的医护人员按照二级防护要求穿戴N95口罩、面罩,医用手套要戴两幅,白色防护服外还要再穿一层蓝色防护服。“也有市民叫我们‘大蓝’。”牛福广说。

联络、消杀、采样、送检……每到一户,这是“大蓝”们必需的流程,看似简单,过程却要求细致、精准,一点马虎不得。“忙到后半夜是经常事,有的时候回到集中住所,天已经蒙蒙亮了。”牛福广说,“休息不了几个小时,白天要对重点区域进行物表、环境、房间、公共设施再消杀。”(记者 管建霖 臧波 王晓娜

编辑:程淑慧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