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记者手记)

2025-10-27 15:52: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现在贷款额度高了、门槛低了,但“跑网点、填表格、等审核”费时费力,希望手续能再简单点;手机银行功能越来越多,但操作界面更复杂、支付验证手续多,老人用着不习惯;普惠保险保障金额高、价格亲民,但一些产品理赔流程复杂、审核周期长……企业和百姓的声音中,既有对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的肯定,更有对普惠金融更好发展的新期待。

  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就斐然,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十四五”时期,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6000万户、覆盖约1/3的经营主体。目前,我国县域银行机构覆盖率达100%,乡镇覆盖率约98%,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基本实现。

  普惠金融,“普”是目标,“惠”是关键。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正在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阶段,在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更要在“提质”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让全社会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低收入人群更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眼睛向下”找答案。普惠金融,服务群体千差万别,不能指望一个模式满足所有需求。基层所需,正是普惠金融发展所向。解决好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不能简单套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发展方式,而要因地制宜出新招、出实招,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县域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着力服务当地小微、“三农”客户,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实际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畅通金融“微循环”。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普惠金融更像是“毛细血管”,很多堵点发生在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注重以精细化管理、差异化服务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农村金融等领域的痛点难点,为不同客户群体量身定制最合适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手段是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的有效途径,但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金融的同时,也要持续关注客户群体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特别是不能以发展数字金融为名,把必要的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一关了之,给部分群众带来不便。

  发展普惠金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金融机构要充分践行金融为民理念,顺应广大群众和经营主体对更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的期盼,着力解决金融服务“好不好”的新课题,以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赋能万千经营主体、点亮美好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7日 18 版)



编辑:赵广忠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