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崔海涛 新疆台记者董智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疆中草药品种丰富、品质好、有效含量高。从种植、加工、交易到研发、应用,新疆正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贯通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带动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一家制药企业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园里,设备带料生产工艺验证正在进行。企业生产部门负责人牟秀梅介绍,明年2月正式投产后,这个厂区将实现每年生药提取10000吨、颗粒剂10亿袋、片剂10亿片的规模。
牟秀梅:生产规模设计比我们之前老厂的产能是增加了10倍。生产制造设备从它的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上都是一个新的提升。
企业负责人李俊表示,企业通过在乌鲁木齐南山等地建立3500亩药材种植基地,实现20多种特色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
李俊:在药学、毒理学的研究过程当中,我们药材的种植基地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使新疆的中药的转化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到三倍。
以“发展千万亩中药材,打造千亿元产业群”为目标,新疆进一步优化各区域中药材产业布局,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8个地州市30个县市区是布局的重点区域。在位于和田地区于田县的一处千亩中药材试验田里,不少周边的村民在这里从事种植、浇水、设施维护等工作。奥依托格拉克乡亚尔买里村村民库尔班·买吐送就是其中之一。
库尔班·买吐送:在这里干活,既能照顾家,又能学到种植中药材技术,一个月有稳定的3000元收入。
目前,于田县已发展中药材种植36万亩。2024年11月起,当地投资350万元开发千亩沙地,通过“林药间作”新模式,试种37种中药材,同步以红柳、梭梭等固沙植物筑牢生态屏障,探索药材种植与沙漠治理的双赢路径。
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江东辉:成功筛选出20余种适合本地沙性土壤的品种。明年计划将成活率高的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沙地药田”标准化种植模式。
目前,新疆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医药工业体系。新疆还将重点从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态拓展三方面着手,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