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党的好政策创造幸福生活。”短短6年,卓玛央宗和她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从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起步,发展出7家企业,带动40多位乡亲在家门口顺利就业。这正是高原青年借着“政策东风”逐梦雪域、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返乡立业,政策托底开小店
时间拉回2019年,大学刚毕业的卓玛央宗,怀揣着对家乡的牵挂,回到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瞧见身边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她也动了念头:“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能给家乡出份力,多好。”她打听到,国家和地方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出台的政策十分给力,让她心里有了底。
近年来,察隅县为鼓励像卓玛央宗这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推出了不少实在举措。税务方面,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可免征增值税;资金支持上,人社部门提供最高3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场地水电方面,依托当地政策每年最多能减免2.4万元费用……正是有了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卓玛央宗联系到6名和她一样想为家乡出力的返乡大学生,利用乡政府免费提供的40平方米门面房,开起了察瓦龙乡第一家打印店——这也是他们创业梦启航的地方。
初遇难题,税务上门破困局
初入创业之路,哪有一帆风顺!
刚开店的时候,难题一个接一个:作为乡里第一家专业打印店,乡亲们对“定制化打印、台账制作”等服务还不熟悉,初期客源寥寥;团队凑的启动资金本就紧张,买打印机、进耗材更是得“一分钱掰开花”;几个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没经验,从记账收款到设备维护都得摸着石头过河,经营管理常常手忙脚乱......就在大家围着难题犯愁时,当地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了门。
“当时税务同志拿着政策清单,逐条给我们讲解,哪些优惠我们能享,怎么申报、需要啥材料,说得特别清楚。”卓玛央宗回忆道。在税务干部的指导下,他们顺利享受到了创业初期的税收减免,省下来的钱正好用来更新打印机、拓展业务。慢慢的,打印店的生意越来越稳,来打印资料、制作台账的乡亲越来越多,团队成员心里也更有底气了:“原来政策不只是纸上的文字,是实实在在能帮我们渡过难关的依靠。”
图为税务干部上门辅导大学生创业团队操作电子税务局业务。
拓展版图,政策赋能扩规模
打印店稳定运营后,卓玛央宗的创业团队并未止步。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们又开起了咖啡店。这时,政策好似“及时雨”,又送了过来:不仅获得6万元国家创业补贴,每年还有2万元的水电补助,此外,由于咖啡店是个体工商户,还能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
“省下的钱,我们用来采购更好的咖啡豆、提升服务,没多久,咖啡店就成了镇上人常光顾的地儿。”卓玛央宗笑着说。
6年间,卓玛央宗的团队探索出一套“1+N”发展模式——以最初的租赁店作“孵化器”,陆续开起咖啡店、建材公司等7家企业。大家共同接单、彼此引荐客户、分摊成本,构建起抱团发展的“小网络”。这期间,当地“双创”主管部门始终相伴,根据不同企业状况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就拿建材公司来说,采购原材料、销售建材会涉及不少税务问题。税务人员特意上门,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抵扣进项税额、怎样准确申报纳税。“起初我们担心算错税、漏报税,现在有税务同志指导,既合规又能享受优惠,心里特别踏实。”卓玛央宗说道。如今,团队每年能享受的税收优惠超过5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资金都化作了企业发展的动力,推动生意越做越红火。
如今,卓玛央宗的团队已然成为察瓦龙乡的“创业标杆”,40多位周边农牧民在他们的企业里稳定就业,无需再背井离乡寻工作。“我们能走到今天,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有税务部门的暖心助力。”卓玛央宗说,她和团队始终心怀感恩,一心想着为家乡多办实事。
展望未来,团队还打算进一步拓展业务,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在这片雪域高原上,这群年轻人正以奋斗书写答案:只要紧跟政策步伐、依靠勤劳双手,青春之花定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得愈加绚烂。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