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支以“运河”命名的部队——运河支队。
他们“出身”特别:土生土长的运河儿女化身战士,保卫运河,保卫家园,是“人民江山”的典型写照。战场特别:以京杭大运河为轴驰骋苏鲁两地,在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固派三方“夹击”中神勇作战,成为连接华中华北敌后战场隐秘而重要的力量。运河支队曾先后隶属于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新四军四师,陈毅称赞:“运河支队可以写成一部大书。”罗荣桓评价其“敢于在日本兵头上跳舞”。
他们与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故事却长期散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吾家吾国 大河奔流——探寻运河支队抗战路”系列融媒报道。记者和大学生组成寻访团重走历史现场,首次披露众多不为人知的内容,显影历史细节里的传奇,以新时代青年视角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那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反抗侵略的决心、不畏牺牲的勇气、不容忘却的面孔再一次拨动人们的心弦。
<iframe src="https://jhdapi.xhby.net/player/player.html?src=https://jcdn.xhby.net/dams-res/editing/video/202509/15/kSAXZ2XDKjV9Z3gnUfviWvAA.mp4&pr=1&p=https://jcdn.xhby.net/dams-res/editing/image/202509/15/TSxMqfsVyyI2L7DDJswuElmy.png" frameborder="0"></iframe>
站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韩庄镇的韩庄运河桥上远眺,一侧是水天相接、烟波浩渺的微山湖,另一侧是奔流千年、一路东去的大运河。
时间回溯到80年前,抗战刚刚胜利,运河支队为什么要炸毁横跨大运河的铁路、公路两座大桥?抗战胜利80年后,运河支队的抗战精神、红色基因如何在人民军队中赓续传承?带着这些问题,运河支队寻访团赴韩庄镇和“平山英雄连”海训现场一探究竟。
如今的韩庄运河公路桥
日军来信:奉命投降,准备向贵军缴枪
经历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两次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红军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大反攻的号角响彻山河,峄滕铜邳地区的军民一片沸腾,运河支队的战士们斗志更加昂扬。在上级指挥下,运河支队连战连捷,先后取得了攻打黉学兵营、解放宿羊山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运河支队被编入山东军区警备第九旅第十八团,划入野战军序列。
102岁的浙江省军区原司令员康明才是运河支队老战士,老人家提供了10年前录制的影像资料。录像中他说起当年的情景喜形于色:“日本投降了,中国胜利了,高兴得一夜没睡觉……起来唱歌、跳舞,一夜没睡着。”
他说,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战士们沉浸在胜利的欢腾中,另一则消息更让他们振奋——8月20日,驻台儿庄的日军小首领派人送来一封信函,信里称:“奉皇军命令投降,准备向贵军缴枪,请派员来台儿庄接收为荷!”
寻访团在涧头集镇运河支队办公旧址
胡朝晖是运河支队支队长胡大勋的侄孙、运河支队烈士胡霖的侄子。在他的带领下,寻访团来到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的一处老院落。经过岁月洗礼,院子的墙体已显斑驳,窗棂爬满了青藤,散发着岁月沧桑。
“1945年前后,这里曾是运河支队指挥部的办公地点,指战员们就是在这儿收到了日军的来信。”胡朝晖说,“起初大家无比兴奋,谁知这只是敌人的‘障眼法’。送信的当天,日军竟偷偷地撤出台儿庄,逃进峄县县城去了——他们就连投降,也耍了这样一出花招。”
勇士接力:前赴后继,炸断敌人交通线
日本宣布投降后,形成了日、伪、顽合流的新形势,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成为当务之急。
为保证我野战军夺取中心城市,迫使负隅顽抗的日伪军彻底投降,十八团于10月28日奉命破袭津浦铁路柳泉至韩庄段,并炸毁韩庄运河铁路大桥、公路大桥,以阻止国民党军沿铁路北犯。
运河支队指战员胡大伦的儿子胡斌、朱孝春的孙女朱晓清带领寻访团来到如今的韩庄运河铁路大桥边,讲述起当年爆破铁路桥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11月2日,运河支队执行爆破任务,一营一连负责在运河北岸阻击桥头堡内的日军,二连负责完成爆破。胡大伦当时在一连任排长,他率领一个班的战士逼近桥头堡时与日军相遇。胡斌说:“我父亲毅然与敌人白刃相接拼刺刀,手臂中刺受伤后仍死战不退,与战士们一起击退了敌人,保障二连完成炸桥任务。”
得知寻访团的到来,胡斌专程从深圳坐飞机连夜赶来,为的就是能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站在运河大桥旁,再讲一遍“我父亲”的故事。
身穿军装的胡大伦
二连战士朱孝春和胡子义、王洪胜等四人组成爆破队实施了爆破,没想到铁路很快被敌人修复并恢复通车。14日夜,十八团进行第二次爆破。
“我爷爷朱孝春送第一包炸药时已经负伤。因为药量不足,位置又未中要害,铁桥没有被炸塌。”朱孝春的孙女朱晓清讲道,“连队决定再送150斤重的炸药包,再次进行爆破。”
青年时期的朱孝春
朱孝春等三人迎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射击出发了,途中另外两名战士中弹负伤,无法继续执行任务,只剩朱孝春带伤前行。枪林弹雨、硝烟弥漫,朱孝春以惊人的毅力和胆量,孤身一人将炸药送至大桥要害处。
“随着一声震天巨响,爆破终于成功,大铁桥架坠落到桥墩下边去了。津浦铁路彻底中断,敌军的运输命脉被斩断。战后,我爷爷被授予‘爆破勇士’的光荣称号。”朱晓清说。
展示运河支队爆破运河大桥的油画《凯旋》
炸断大桥之后,十八团与兄弟部队并肩,死死守住了山东的南大门,为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决胜山东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运河支队1940年成立之初有1500多人,到1945年已发展壮大为3000多人,抗战期间对敌作战数百次,歼灭日伪军5000多人,共有400多名指战员壮烈殉国。”徐州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党支部书记胡军英说,“这支驰骋在苏鲁边界,战斗在运河两岸,‘敢于在日本兵头上跳舞’的传奇部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绚烂的篇章。”
平山英雄连:连史第一行写着“运河支队”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夏,十八团被编为山东野战军第十师第三十团。三十团第八连(原运河支队第四连)在鲁南战役中首先攻克三个制高点中的平山崮制高点,为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在北线打开通道立下战功,被鲁南军区授予“平山英雄连”荣誉称号。“平山连”这个光荣的名字,从此镌刻在人民军队的军史中,并沿用至今。
在“秋老虎”的热浪中,寻访团来到了平山连在某海域的训练场。
烈日灼人,汗水混杂着泥土粘在作训服上。但战士们一丝不苟,目光如炬,动作凌厉,搜索、突击、越障、匍匐……一举一动彰显着人民军队的凛然军威与中国军人的过硬本领。
“我们这支‘平山连’,血脉源自英雄的运河支队,解放战争中打济南、战淮海、渡长江,把红旗插到舟山群岛……今天,我们延续了运河支队‘敢于在敌寇头上跳舞’的精神。祖国山河,寸土不让!”平山连指导员的话语掷地有声。
如今,平山连的历史沿革被制作成展板、挂在墙上,第一行写的就是运河支队的内容。平山连新兵入营的第一课,就是学习连史。知晓连队从何而来、前辈如何奋战,是每一位平山连战士的必修课。一位生于2005年的平山连新兵接受采访时语气铿锵:“我们源自运河支队的农民大队,这不但让我深感荣耀,而且深刻体会到肩头责任如山。”
今日的平山连赓续英雄部队的光荣传统,屡创佳绩。近年来,连队被评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并多次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四铁先进单位”和“军事训练一级连”。
“连队共计被授予荣誉称号1个,荣立集体一等战功1次、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9次。”说起这些,平山连指导员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不忘来处,方得始终。
八十年前,运河支队指战员不畏强暴,血战到底;八十年后,延续着他们血脉的连队,依然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军人的使命。
一种精神,唯有代代相传,才能生生不息;一段历史,唯有用心铭记,才能照亮未来。
抗战精神不朽,永远激励前行!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