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何以中国|人民网评:津门非遗 融贯古今交响

2025-08-09 18:37:5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走进天津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玉成号年画坊内,传统技艺在笔尖轻盈流转;天津博物馆里,文物“开口”与观众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何以中国·和合共生”,溯文明之本源,杨柳青古镇里流淌着文化共生密码。

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津派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静态的作品,还是动态的艺术,都蕴涵着津派文化的突出特色。杨柳青年画,这一流传百年的民间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着光芒。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既有宫廷文化特色,又有市井文化融入,既有北方的粗犷风格,又兼具南方的细腻之美,将“和”的智慧与“合”的力量融入津派文化之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漕运的繁荣让天津成为南北商品交汇的黄金码头,更成了文化交融的大舞台。一幅年画的生命力,在于代代相传的坚守,更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在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全息投影技术让年画制作、漕运场景等历史画面鲜活地呈现在眼前;玉成号年画坊开设体验坊,非遗传承人指导游客亲手绘制年画,在笔墨的挥洒间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实现传统技艺的传承;石家大院推出民俗展演,精彩的表演让这座清代宅院焕发出新的生机;天津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手段,让文物“走出”展柜,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与观众亲密互动。年画的和合之道,既守得住古法匠心,又融得了时代新意,杨柳青古镇用最鲜活的文化实践诠释着“何以中国”的天津答案。

弦歌不辍,文脉赓续。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天津的年画体验坊、博物馆,与西安的盛唐夜游、洛阳的佛窟VR等创新实践一道,为我们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动注脚。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