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人民时评)

2025-07-14 19:43: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才带动技术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市场反哺人才培养,这样的正向反馈,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

  当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时速跨越山川湖海,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当国产芯片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才对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蒸蒸日上、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与势,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又擅长成果转化的卓越工程师,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命题。

  近年来,中组部、教育部等9部委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目前60多所高校、100多家企业已联合招收2万多名工程硕博士,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还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今年7月,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顺利毕业、走向广阔舞台。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校企联合培养,标志着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

  传统培养模式下,一些论文成果与实践需要脱节,成为工程教育的短板。培养目标转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转向“技术转化成效”,培养过程更注重“生产线研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了学校基础研究与企业工程实践衔接结合的难题,成为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

  这种转变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调整,更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正如许多学者期待的那样:未来的工程教育必须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比如,在中国船舶集团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入企工程硕士117人已产生专利报告等各类成果。人才带动技术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市场反哺人才培养,这样的正向反馈,不仅避免了产学研用对接卡在“最后一公里”,更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以单项改革为突破,持续推进综合改革才能确保收获预期成效。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力点还有许多:建立更加完善的校企资源对接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知识产权分配机制,激发校企双方参与积极性;动态调整专业目录,使培养方向始终与产业演进同步;等等。改革扩面提质、走深走实,方能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铺就坦途。

  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高校理应发挥好能动作用和首创精神。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多家高校和钢铁领军企业组建“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联盟企业成员全过程参与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过程执行、培养资源共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开设“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资源勘查工程+俄语”等跨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储备国际化人才。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能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迈出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一步,其意义已超越高等教育范畴,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既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也在深层次上重构知识生产与应用的逻辑,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将获得更坚实的人才保障。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05 版)

编辑:赵广忠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