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疆“00后”小伙阿布扎比治沙记

2025-06-12 17:29:3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凭借在新疆开展荒漠治理积累的经验,我们有信心在异国取得成功。”这是一年前梅曾阳出发前往阿联酋阿布扎比时立下的目标,如今他和小伙伴们做到了!

  日前,25岁的新疆小伙梅曾阳与同事何鹏从阿布扎比凯旋,两人刚刚完成绿技行(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派往阿布扎比的荒漠治理示范项目,在中东地区成功复制治沙扩田的“中国方案”。

阿布扎比的荒漠治理示范项目试验基地同一块地在改造前(上图)和改造后(下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去之前预想到了两地气候差异的困难,但没想到两地硬件设施和软件标准的差别那么大。”梅曾阳说,由于当地的设施设备和国内的在参数标准上大相径庭,因此只有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库和AI系统支持来解决交流问题,同时从国内运送了一批设备和监测仪器。

  令梅曾阳没有想到的还有当地复杂的沙漠地质条件,不仅有浅层建筑垃圾,还有石灰岩。面对这一难题,技术团队采用“垃圾清障+生物质原料制成的特殊生物质增稠剂(以下简称SBT)材料重构”方案,先清理建筑垃圾,再分层施撒自主研发的SBT特种生物质材料,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

  之后,他们采用“错时作业+材料改良”模式,在清晨和傍晚气温适宜时进行灌溉等农事操作,并利用SBT材料构建多层保水结构,保障作物根系水分供给。很快情况得到改善,改良后的土壤保水保肥率从不足5%跃升至50%以上,酸碱值趋于中性,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为植物生长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新疆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远程指导下,技术团队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土壤墒情和气候数据,动态调整种植策略。在120天的试验周期里,成功种植了苜蓿、小麦、萝卜、玉米等12类作物。苜蓿可以实现一年7批次收割,萝卜收获2批次,白萝卜单产达当地土壤种植水平的1.5倍,玉米、土豆等单产也高于当地,实现了多作物丰收。

  “我们最先收获的是樱桃萝卜,从试种到收获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当地高层和我们一起兴高采烈采摘的场景让人难忘!”梅曾阳说。

2025年1月,梅曾阳和小伙伴们在阿布扎比试种的樱桃萝卜仅一个月时间便喜获丰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仅如此,小伙子们还利用当地强日照的特点播种了小麦,使其从全周期至少150天缩短至110天,由于采用了分区管养模式并结合智能水处理设备,使得亩产量第一年就达到475公斤。他们还在阿布扎比种植了在新疆非常普遍的紫花苜蓿,通过采用定制化施肥方案,配合生物菌剂的使用,70天内就喜获丰收。

  不到一年时间,1750平方米的试验田,从沙漠变成了良田,并且收获喜人。项目成果吸引了当地政府高层及国内外企业实地考察,土壤改良效果与种植成果获得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

2025年,梅曾阳与小伙伴们在试验田里种下的紫花苜蓿长势良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SBT特种生物质材料在阿布扎比的成功应用,为全球干旱地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下一步,绿技行农业科技公司将与阿联酋方面持续合作,拓展中阿生态治理合作空间,持续助力国际荒漠化治理事业。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