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发我省干部群众奋斗热情、汇聚磅礴力量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河北日报讯 连日来,河北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从表彰大会回来,全国劳动模范、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氢冶金作业区作业长李利杰一头扎入生产一线,继续开展氢冶金关键工艺技术的创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这激励我们产业工人立足本职岗位,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发努力、再立新功。”李利杰说,氢冶金是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颠覆性创新,减排优势显著。在张宣科技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实现连续稳定生产的基础上,他们将瞄准“绿氢新能源应用于冶金工业生产”和“直接还原铁多元化产品和新工艺研发”两个新方向,深挖市场价值,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河北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这让我感触很深。”4月30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乐凯集团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乳剂车间工段长张宏伟说。目前,张宏伟工作室正在与中核工业两家工作室以及天津大学焊接研究所合作,开发一款高端工业探伤胶片,预计两年内可实现国产化替代。张宏伟说:“我一定会珍惜荣誉、保持本色,发挥劳动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团队深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这正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矢志奋斗的方向。”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邢振国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双金属复合耐磨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邢振国表示,站在新起点,他将深耕新材料研发领域,聚焦高端装备长寿耐磨部件国产化,突破金属陶瓷复合耐磨材料等关键技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同时,带领青年教师攻关国家重大课题,指导学生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培养更多“懂理论、能实战、有情怀”的新工科人才。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一部辉煌的百年工运史,就是一部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奋斗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们备受鼓舞,也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唐山市总工会副主席贾荣宇说,唐山市总工会将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畅通工匠人才培育渠道,持续提升职业技能竞赛影响力。遴选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和技术状元能手等作为各级工匠培育对象,分别建立培育对象人才库。推动企业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打通不同序列间横向贯通的职业发展路径,健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的双向贯通长效机制。依托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眼下,小麦已经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们有底气和信心把粮食种好。我将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鞭策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站在麦田里,邢台市南和区绿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宁永强说,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000多亩小麦,沃野有良田、播种有良种、作业有良机、种地有良法,他们将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让“米袋子”装得更满、丰收的成色更足。
“总书记的话激励我继续扎根一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沧州市分公司投递员张永基说。他刚刚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他创建了“张永基青年创新工作室”,通过组建同城网,整合特快揽投部资源,打造同城即时配送队伍,快件投递时效显著提升。张永基说,他将积极发挥工作室作用,加强技能提升和业务创新,培养更多青年业务骨干,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邮政快递服务。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郭社军表示,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聚焦河北省产业发展需求,对接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等产业链,构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完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2+1联合培养”等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记者潘文静、贡宪云、寇国莹、刘剑英、王育民、郝东伟、方素菊、王敬照)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