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口述历史丨96岁老兵盼烈士“回家”

2025-04-04 21:12:18  来源:中国军网

每到清明时节,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那片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回到那3位英烈——我亲手掩埋的战友身旁。74年过去了,他们的面容依旧清晰,让我对他们的思念愈发深沉。如今,96岁的我,身体日渐衰弱,但我心依然为他们守候,期盼着他们能够早日“回家”。

1951年3月,我随十二军第三十一师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那时的我们,年轻而热血,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战争中去。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炮火中我亲眼目睹了一位位战友将生命定格在战场,青春永逝,血染山河。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我所在的部队从塔洞地区向长水院方向穿插。

那天上午9点多钟,敌人的炮火突然从侧面袭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炮声震耳欲聋,我听到前方传来急促的口令:“让直工科干事赶紧上前来!”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焦急。我加快脚步,跑到队伍前列,山脚下的景象让我心头一沉。

时任政委刘瑄坐在地上,怀里紧紧抱着已经牺牲的警卫员刘晓明。政委的眼泪无声地滑落,神情凝重,我走上前,轻轻接过刘晓明的遗体。政委的声音低沉而哽咽:“抓紧时间把烈士掩埋好,我们还要继续前进。”

我抱着刘晓明的遗体,又发现了作战参谋申秀川倒在不远处,后脑勺被炮弹打伤,脑液流出。随后,我们在山脚边的小公路上又发现了一名被燃烧弹烧焦的战友,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身份。

我带着队员在山脚下挖了3个坑,小心翼翼地将他们安放进去。掩埋时,我用竹编席子盖住他们的遗体,不让泥土直接接触他们的面部,表达着对烈士的最高敬意。

我终生难忘这3名由我亲手掩埋的烈士。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烈士们长眠的地点,就在塔洞前往长水院半途中向阳的山脚下。那里,阳光如金色的轻纱,温柔地抚慰着他们的英灵,仿佛每一缕光芒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对烈士们深深的敬意与永恒的怀念。那片土地,承载着他们的信仰与无畏,也寄托着我心中永不磨灭的敬仰与哀思。

自2014年开始,中国连续11年接回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每一次,我都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战友们“回家”。我真希望我亲手掩埋的3位战友,早早地回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回到亲人的身旁,看到他们的英名能刻在烈士纪念碑上,我现在已经96岁了,我真盼望着有这么一天。

我相信,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定三口述   裴佳、季红整理)

策划:刘兴

撰稿:裴佳

视频导演:裴佳

视频配音:关键

视频剪辑:付春喜 韩宇 雯羽 李峰

图片部分部队提供

视频部分素材来源《向国旗敬礼》


编辑:杨舒帆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