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文化中国行·营造之法丨七夕晒书@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2024-08-10 13:38:44  来源:

  image.png

  农历七月初七 既是七夕节

  也是鲜为人知的

  晒书节

  古人对书的热爱超乎你的想象

  不仅选良辰吉日晒书

  甚至为藏书

  量身定制了一座建筑

  古人如何“晒书”

  

  “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黄宗羲

  

  古人晒书

  并不是把书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而是梅雨季节过后

  开窗通风

  以此来去除古籍中的潮气

  确保书籍干燥后入库存放

  天一阁

  一座“书楼俱在”的明代木构建筑

  何以“水火不侵”四百多年

  △石刻天一阁图,天一阁博物院藏

  成为亚洲现存

  历史最悠久私家藏书楼

  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一座为藏书“量身打造”的建筑

  清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的时候

  对天一阁非常好奇

  杭州织造寅著受命前往调查

  △藏书楼书橱下放置吸湿的英石

  总结出四点

  1、藏书楼左右用砖砌墙,隔绝火源

  2、书橱前后开门,两面贮书,通风透气

  3、书橱下放置英石,吸收潮气

  4、阁前凿池,储水防火

  △藏书楼书橱内放置防虫的芸草

  此外 他还特意强调了一点

  就是天一阁的名字

  藏书楼屹立不倒

  为什么会跟名字相关呢?

  先起个吉利的“名字”

  古代藏书楼最怕的是

  很多曾经声名显赫的藏书楼

  都因不小心失火

  导致楼书俱毁

  △清乾隆时期的《鄞县志》卷首木刻的《天一阁图》

  天一阁的名字

  取自《周易》中的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月湖为天一阁防火提供水源

  创建者希望

  通过“天一”命名藏书楼

  可以达到以水克火的目的

  幸运的是

  天一阁自创建以来

  确实从未发生过火灾

  中国古代藏书楼“样板间”

  

  “在中国古代的藏书建筑中,这些建筑形成了一种单独的门类。”——梁思成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

  1774年《四库全书》修成后

  清乾隆皇帝根据寅著的

  “调查报告”

  决定模仿天一阁建造皇家藏书楼

  用于收藏《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纂官陆锡熊楷书《御制文渊阁记册》明确指出“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

  这7座皇家藏书楼

  全部以“文”开头

  第二个字全都含有“水”

  经由当时皇家的模仿

  △避暑山庄 文津阁

  天一阁成为

  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藏书楼

  自带“书卷气”的天一阁

  从私家藏书楼公共博物馆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天一阁成为

  集藏书、展陈、研究、修复

  多功能为一体的

  天一阁博物院

  △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

  珍贵古籍搬进了

  现代化的智能库房

  △天一阁博物院 北书库

  这里 依然能感受到

  30余万卷古籍散发出的

  芸草味道

  这股纯天然的书香

  是中华文脉延续与发展的见证

  历经400多年的沧桑变迁

  已然成为天一阁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监制丨唐怡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