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巴黎奥运会 | 百年后,更开放的奥运点亮巴黎——第三十三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侧记

2024-07-27 19:19:0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记者黄垚、丁文娴、肖亚卓)缓缓流淌的塞纳河,在夏日傍晚迎来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

  26日晚,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举办,在法国巴黎拉开序幕。以整个城市为背景、河流取代跑道、码头充当观众席,法国人用特有的浪漫打造了一场穿越巴黎的盛会。

7月26日,观众在现场观看开幕式。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故事的起点位于奥斯特里茨桥。19时38分,85艘满载来自世界各地205个代表团约6800名运动员的游船,从这里出发,向西航行6公里,经过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大皇宫等标志性建筑,至埃菲尔铁塔对岸的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开幕典礼。

  蓝白红的烟雾腾空而起,水幕轻抚桥梁,壁画上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泛起金光。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开幕式上燃放的烟火。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一座和奥运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城市。1892年,在游船行进路线左侧的索邦大学大礼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发表演讲,首次公开提出恢复奥运会。1894年6月23日,同样在这座礼堂,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掀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序章。1900年和1924年,奥运会都在这里举办。

  一个世纪后,奥运会重回巴黎。这一次,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尽管出乎意料的降雨阻挡了夕阳余晖洒在塞纳河上,但雨夜巴黎为奥运增添了浪漫又坚韧的底色。

  壮丽的历史文化景观串起巴黎千年历史,也见证现代奥运会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程。百年岁月流转,奥运会如今成为全人类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精神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这无疑也是一座幸运的城市。河流、建筑、桥梁构成了浑然天成的舞台,让体育与历史、艺术的融合行云流水。沿河的30多万观众,端起酒杯、随音乐起舞或纵情欢呼,沉浸在表达自由、平等、团结等主题的12个艺术场景中。

  在开放空间举办的开幕式,不仅让更多观众得以领略奥运的魅力,也让走过百余年的现代奥运会更年轻、更包容、更城市化、更可持续。

7月26日,演员手持火炬在开幕式上传递。新华社发(POOL照片/彼得·切博拉)

沿行进路线奔跑的火炬手,冒雨穿梭在沿岸建筑中。目睹巴黎圣母院脚手架上工人的舞蹈表演、走进工坊参观奥运奖牌铸造、从卢浮宫的杰作前路过……场景转换间,人们仿佛从文明的长河中顺流而下。

  巴黎奥运会开赛后,各处地标将化身竞技场。以远处高耸的埃菲尔铁塔为背景,协和广场上自由式小轮车一跃而起;铁塔之下,沙排运动员一次次鱼跃救球;数万名跑者将从巴黎市政厅出发,完成史上第一个奥运会马拉松大众跑……

  伟大抓住了群体,真实抓住了个人。宏伟的城市,以开放的面貌,让每一个普通人更容易触到奥运的脉搏,听见它的心跳。

  20时01分,载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船只穿过奥斯特里茨桥。

  塞纳河里,流淌着历史的足音。1924年巴黎举办奥运会时,中国人参加奥运比赛的记录还是空白。8年后,刘长春在洛杉矶完成这个东方古老民族的首次奥运赛场亮相。

7月26日,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乒乓球选手马龙在开幕式前挥舞国旗。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直至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队射落首枚奥运金牌,开启了中国体育一个个标志性时刻。从2008年举办奥运会惊艳世界,到2022年成功举办冬奥会、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中国逐渐从奥林匹克运动的追随者、参与者,变为传播者、引领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拼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高擎五星红旗、第四次参加奥运会的马龙心潮澎湃,他说,会努力在巴黎延续国乒荣耀,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中华体育精神。

7月26日,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在开幕式上。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中国体育代表团此次派出由42位奥运冠军领衔的队伍,将参加30个大项42个分项236个小项的比赛。这支队伍精锐尽出,朝气蓬勃。11岁的滑板运动员郑好好刚刚小学毕业,11天后,她将在协和广场腾空一跳。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