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电,从新疆送到华东地区,要多久?答案,可以在五彩湾找到。
五彩湾是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片戈壁滩,远远望去,戈壁滩上有座院,空中电线纵横、向远方延伸,这里便是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换流站。
“换流站每天收到2亿度电,并将其全部转化成1100千伏的直流电,0.01秒就能抵达3293公里以外的华东电网,满足9000万人用电需要,整个过程的损耗在5%以下。”走进昌吉换流站,见到站长王鸿,他介绍着眼前的设备,面带骄傲。
换流站里,3万多台设备日夜不停运转,在73名运维人员24小时运检保障下,奔腾电流被不断加压,最终澎湃且稳定地冲出换流站,沿着线路一路向东。
“刚来的时候,这里只见黄沙漫漫。”王鸿回忆,昌吉换流站开工建设时,他和同事们来到这片戈壁滩。面对新设备、新技术、新挑战,王鸿和同事们全程参与工程建设,抓牢每个元器件、每台设备、每套系统质量。
“戈壁滩上,夏季最热时气温超过50摄氏度,冬季深夜低温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干事业,我们不觉得苦,只是极端温度会给设备带来风险,对我们的运检工作也是极大的考验。”王鸿说,作为世界上第一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的技术规范和运维要求没有模板、经验可以参照。
“换流站的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员工和设备的安全,更关系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容不得一点马虎。”王鸿组织设备厂家、技术骨干,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研究探讨,编写出一套运行规程,涵盖设备详情、运维规程、巡检要点等方面。
这套运行规程,全面保障了昌吉换流站的正常运行。2019年9月26日投运以来,昌吉换流站已安全传输2691.8亿度电,助力拉动新疆经济发展、优化能源配置和消纳,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能源。
从编写第一套运行规程,完成第一次综合检修,再到完成第一次自主检修……王鸿和团队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项又一项创新成果,共编制上百份各类作业文本、自主消除2000余项设备缺陷,推行了100多项技改大修项目,开创了±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维、检修从无到有的先河。
“我们很自豪,因为走出了一条开荒路。”王鸿说。如今,新疆的“绿电”生产蓬勃发展,戈壁滩的狂风和烈日,正在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电流,通过昌吉换流站,一路向东,点亮千家万户。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