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真的没想到|沧州这些“宝藏”在全国数得上

2024-07-23 16:10:35  来源:

也许,你是通过穿城而过的千年大运河认识沧州;也许,你是通过国家级非遗——吴桥杂技了解沧州;也许,你是通过各种美食爱上沧州。其实,在沧州广阔的农业天地里,也有着很多你并不知道的“宝藏”。

泊头鸭梨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拥有全国最大的羊角脆甜瓜生产基地,青县羊角脆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泊头桑椹种植面积5万亩,全国遗存古黑桑树数量最多……

沧州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努力让群众端稳“金饭碗”,走上小康路。

今天,请跟随记者走近沧州,带你看看这些农业“宝藏”都是什么。

“宝藏”之一:泊头鸭梨

皮簿肉细,脆嫩多汁,香甜爽口,首先出场的是,来自沧州泊头市的鸭梨。

泊头市作为远近闻名的“鸭梨之乡”,依托鲜梨种植优势,做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两篇文章,推动鲜梨产业向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该市鲜梨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50万吨,产业总产值30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据了解,“泊头鸭梨”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入选河北省十大林果地域公用品牌和最受市场欢迎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鲜梨出口38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7.5万吨,占全省出口量40%,出口创汇8000余万美元,在全国县级排名中,居全国首位。

“宝藏”之二:青县羊角脆

老话说得好,“青县羊角脆,吃了不想睡”,羊角脆甜瓜可是顶着“瓜中小鲜肉”的名头,皮薄肉厚,一口咬下,“咔嚓”一声,那叫一个爽脆,甜汁儿四溢,仿佛能直接甜到你的心坎儿里。

青县羊角脆甜瓜属薄皮甜瓜类型,早熟、高糖、脆肉品种。在首届京津冀产销大会上,青县羊角脆入选河北省十大地方特色蔬菜;2018年,被认定为河北省青县羊角脆甜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年,青县羊角脆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到2023年底,青县甜瓜种植面积7.2万亩,其中羊角脆面积4万亩,年产量36万吨,产值12.9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羊角脆甜瓜生产基地。”沧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宝藏”之三:黄骅冬枣

冬枣是我国特有的名优稀特鲜食品种,黄骅市作为冬枣的原产地,在沧州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建国初期保存有6000余株资源树。

2006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公告,批准对黄骅冬枣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是黄骅市现辖行政区域,黄骅冬枣成为国内首家获原产地域保护的果品,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多次被评为河北省果品生产先进县。目前,黄骅冬枣两个品牌“十月红”和“古园”已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并进入国内航空食品领域。

“宝藏”之四:肃宁育苗

你见过蔬菜界的“选美大赛”吗?走进肃宁县绿苑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盘“列队欢迎”,番茄苗、芹菜苗、尖椒苗……20多种“蔬菜宝宝”正在茁壮生长。

作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肃宁县大力扶持蔬菜种苗培育产业,建设高标准育苗温室,创新蔬菜新品种20余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9项,常年培育黄瓜、番茄、茄子等20个种类8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苗,集约化育苗能力达5亿株,年育苗量居全国第三、河北省第一,年产值达2.5亿元。

“宝藏”之五:泊头桑椹

全国首个“桑椹名市”,为什么是泊头?

泊头桑椹种植面积5万亩,全国遗存古黑桑树数量最多;年产鲜果超7万吨,年产值6亿元左右。

泊头的黑桑椹不仅好吃,更打造出沧州文旅产业的新篇章。在泊头,南临老盐河,北至泊淮路,占地1000余亩的古桑文化景区,集桑文化展示区、古树观赏区、休闲采摘区、河畔野炊区、新品培育区为一体,形成了12公里以老盐河为主线的生态旅游经济带。伴随着采摘游的火爆,由桑椹菜、桑叶馒头、桑椹银耳羹等构成的特色桑椹宴也获得好评,吸引了当地及天津、北京、石家庄等地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泊头桑椹”连续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入选《河北省道地药材目录》和2023年度最受欢迎的果品区域品牌100强;泊头古桑林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椹科技小院进入国家首批支持建设行列……

(海报设计:张晓博)


编辑:李博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