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一线有“哨兵”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七下八上”、短时强降水、水位、河流流量,这些名词您是不是最近经常听到?那你知道这些和水相关的数据都是怎么来的吗?我们来到微水水文站寻找答案。
来自山西的绵河与甘陶河,在井陉县合流后被称为冶河。微水水文站就是冶河上游第一个水文站,它的下游是黄壁庄水库,可见微水水文站的重要性。
“这个测点的流速是0.79米/秒。”在石家庄市井陉县的微水水文站,井陉水文勘测队队长郭彦岐正站在水中监测河水的流速。原本宽松肥大的雨裤被水流紧紧裹在腿上,他要在对抗水流冲击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测量流速。
这时候我注意到了河岸上的一个大家伙——水文吊箱,郭队长说它是人工取沙设备,水质含沙量对于下游水库清淤、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
我申请坐上了水文吊箱。上去前,郭队长让我做好心理准备,他说很多新入职的男生“坐”吊箱前都得做一做心理建设,因为吊箱会升到大概六层楼的高度,滑行至河道中央,再下降至水面。这对我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记者和工作人员坐吊箱取样。资料图
好不容易到了水面上,我想吊箱我都敢“坐”,取沙还不简单吗?还真没那么简单。挂着取沙瓶的长杆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缆绳,取沙瓶就会被水流带到吊箱下方……站在微微晃动的水文吊箱上,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他们这份工作的艰辛。
好在,水文站马上要换新设备了——光电测沙仪,可以实现沙峰全过程实时在线监测,郭队长和同事们不用再“坐”吊箱了。
在水文站的仪器室,郭彦岐兴奋地向我们介绍起各种勘测设备,无线雷达波流速仪、手持式雷达波流速仪、水情视频监测系统……这些都是实现水文监测自动化的“利器”。
进入汛期,即使水情变化不大,水位、流量的监测每天也得进行6次,从凌晨零点到晚上8点,每隔4小时就要监测一次。
现在,井陉水文勘测队已经进入全员24小时备汛状态,时刻盯紧水情变化,做好防汛工作的“耳目”和“哨兵”,确保每天的水文监测数据,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及时。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