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于山林间,感受自然之美(守望)

2024-07-18 11:06:48  来源:人民日报

  达娃(右)在指导学生制作标本。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昆虫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生命的智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自然的美丽。”达娃是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昆虫资源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从事昆虫研究工作近30年,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热爱:对昆虫世界充满好奇

  “我刚参加工作时是在林芝农牧局。1995年,我们去波密县出差,因为雨季被困在了通麦村。”回想自己初次踏入昆虫世界,达娃说,当时团队里正好有懂昆虫的同事,在被困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跟着同事观察蝴蝶,“从那时起,我就对蝴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林芝工作3年后,出于对昆虫研究的热爱,达娃申请到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从基础的昆虫分类、生态习性,到复杂的生理机制、行为特征,达娃正式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与实践之路。

  “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的身体结构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它们微小的身躯中,竟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生物设计。”达娃说。

  穿梭于林间草地,寻找各种昆虫的踪迹;埋头于实验室,对昆虫进行细致的观察;翻阅大量资料,汲取前人研究经验……在近30年的岁月里,从简单观察,到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达娃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昆虫研究中。“挑战还有很多,我需要更努力。”达娃说。

坚持:足迹遍布西藏各个角落

  在达娃看来,西藏地域广阔,蕴藏着许多物种多样性的课题。他带领高原生物研究所昆虫资源研究室的科研人员,联合许多昆虫专家,自2016年起,每年坚持野外科考140余天。

  通过扎实的野外科考工作,达娃团队获得了大量一手科研数据、研究材料,完成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在西藏发现并首次记录了约300种蝴蝶,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了西藏分布的蝶类名录。

  2019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达娃深入拉萨、那曲、林芝、日喀则等地的农牧交错区、农林交错区、农区和牧区腹地进行样品采集和生物学、生态环境等信息收集工作。团队调查了传粉昆虫资源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措施,为研究西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虽然野外工作很艰苦,但达娃从没想过放弃。除了开展野外昆虫调查和鉴定,他还参与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害虫防治,撰写相关图册图志。

守护:推动高原生物研究发展

  一只翅膀上具有白色纹理、带着细腻金色圆圈图案的素翠灰蝶标本,正静置在昆虫资源研究室里。这种蝴蝶是达娃团队在西藏新发现的约300种蝴蝶之一。

  达娃团队的一个研究方向是高原蝶类生态学。2017年,达娃带着团队启动编纂《西藏蝴蝶名录》,系统全面整理西藏分布的蝴蝶超600种,记录各种蝶类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和基本分布地等信息。

  “现在,这份《西藏蝴蝶名录》还在不断更新中,还有新的种类不断被发现、研究。”在达娃看来,通过对昆虫的研究,人们能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加强对昆虫的研究、监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保护生态系统。”

  达娃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高原生物研究的发展。从业近30年,从血气方刚到两鬓染霜,达娃的坚持从未动摇。“我将继续坚守在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里,守护这些微小而奇妙的生命。”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