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机器,起!”在海拔超过4700米的西藏纳木错,湖泊岩芯钻探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纳木错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海拔最高的湖泊,是岩石、土壤、植被、河流及人类活动等信息的聚集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7月11日拍摄的纳木错水上钻探平台。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科研人员通过采集、分析、研究湖底沉积物,反推沉积物形成时的气候环境状况。这个过程中,通过钻探从沉积物中取出的柱状样品就是湖泊岩芯。
钻取含有泥土、砂石的湖泊岩芯却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工作。科研人员利用集成的钻探系统,小心翼翼地从湖底取出连续的湖泊岩芯样本,这些装着湖泊岩芯的采样管如同“时间胶囊”,封存着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百万年来的环境气候变化信息。
7月11日,科研人员采集用于研究甲烷的样品。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通过湖泊岩芯开展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重建研究,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过去的气候环境状况,并建立相应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气候模型的运算就可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趋势,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王君波介绍。
一管管湖泊岩芯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湖泊岩芯中的各类指标,比如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组成、有机质含量高低的微妙变化,反映着区域气候、植被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等全球气候因素的影响。
7月11日,钻探工作人员正在取出钻取的湖泊岩芯。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从湖泊岩芯竖截面的颜色、纹理对岩性进行初步判断,然后通过X光扫描,看它的磁化率,高的部分说明当时的气候偏暖,低的就表示偏寒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平在青藏高原从事湖泊研究30多年,他告诉记者,他们修炼的就是读“芯”术。
“从90多米深的湖水之下持续取得湖泊岩芯并不容易,现在的湖底在数十万年前可能是一片浅滩,每每想到这,分析湖泊岩芯就像在抚摸湖底的年轮,上面记录着沧海桑田。”朱立平说。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