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人形机器人真的要来了!揭秘全球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2024-07-07 19:27: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是眼下最火的焦点话题之一了。正在上海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全球首发了一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它长什么样子?具备哪些能力?又是如何研发生产出来的?一起来看记者的探访。

image.png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里是人形机器人展区,我身旁这个大高个名字叫“青龙”,您看它十分魁梧,有一米八五,一百六十多斤重。它全身有43个关节,小到手指,大到腰臀胯,都很灵活。它不仅腿脚快、上下坡稳当、会躲避障碍。它的双手非常灵活,能精准抓取2厘米的小物件,并且还能用工具在小米里挑芝麻。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技术负责人 刘宇飞:这是全球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按人类平均身高,从1米6到1米9之间,我们把它定义成是全尺寸的。我们是强对标人的设计,有大脑、有感知、有四肢系统。我们通过开源把我们的技术向全社会开放,通过技术的训练,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来实现超越人。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里是一条模拟产线,这些机器人能够精准抓取、转运、协作等不同分工的动作,完全解放了人力,那这么智能的机器人都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咱们去研发中心一探究竟!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里是位于上海张江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我身旁这个比我还高的大家伙,就是正在进行组装和调试的“青龙”机器人。我们在展会现场看到的各种功能的机器人,都是在这里研发制造的。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 许彬:它具有五感能力,跟人一样,眼睛能看,鼻子能闻,耳朵能听,然后有触觉,还有姿态传感器。未来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发展第六感、第七感,用太赫兹技术能够看到墙外的东西。可以帮助人类更大地拓展工作、学习环境,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

许彬告诉记者,“青龙”之所以这么聪明,在于和大模型的深度融合,负责人机交互和决策的“大脑”大模型、负责稳定行走的“小脑”大模型,形成人形机器人技术基座。

不同于只能应用在垂直领域的机器人,开源后,能够在不同场景下二次开发、迭代应用,让这款通用人形机器人未来有了更多可能。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许彬:通过开源把相关的技术向全社会开放,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这样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开发者能够涌入这个行业,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3—5年,基本上可以在物流分拣等一些简单生产线上面使用,5—10年基本上可以在家庭、服务等要求比较高、比较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使用。

据了解,眼下,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智能训练场,首期可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计划到2027年可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更多的真实场景中应用落地。与此同时,这里还在打造开源社区,搭建开发者技术研讨、信息交流的线上平台。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让人形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更早走进千家万户。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