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蕴含着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美学哲思。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下,2024年光明网推出“节气里的大美中国”系列主题宣传,打造《节气里的大美中国》系列精品双语微纪录片,邀约网络红人、青年典型和文化名家作为“节气品味官”,深入走访、体验探寻,在各地富有特色的节俗活动中,感悟独特的节气文化与物候,体味浓浓人间烟火气,见证中华文明之美,彰显中国式智慧。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在这盛夏时节,让我们与“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一起,赏荷开、戏水趣,从容含玩;品瓜甜、闻蛙鸣,沉潜往复,于季月烦暑间探寻别有的一番乐趣和自在。
小暑至,盛夏始。伴随着“三伏天”的正式开启,风卷热浪、如入蒸笼,“蟋蟀居宇”“鹰始鸷”,就连动物们也要乘凉避暑。
幸好,这灼热中也蕴藏着生活的美好与甘甜。“食新”与“吃藕”的习俗,早已成为盛夏的味蕾记忆。
“食新”即吃新收获的粮食,有取“食辛苦”之意。小暑时节,夏收农忙刚结束,为感恩自然的馈赠,分享丰收的喜悦,按照老传统,人们会把新收的稻谷、小麦等碾成粉、磨成面,制成各种面食,用于敬神祭祖,并赠送给邻里乡亲。在南方,人们还会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每一口都充满了对秋收的祈愿。在小暑节后的第一个辛日,一些地区的人还会吃新上市的苦瓜,是为忆苦思甜。
“与君消酷暑,瓜李莫相猜”。宋代诗人陶弼的《咏藕》中寥寥一句便道明了食藕消暑去热的妙处。作为从古至今都被歌颂的“良食”,藕谐音“偶”,与人间情缘密不可分。如恭贺新婚送上莲藕,意指“佳偶天成”;而“藕断丝不断”的藕丝,更是象征着情义的长久与绵长。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伏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这天老百姓都会把家中的衣服、书画、器物等拿出来晒一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无论如何消解,季月烦暑总还是一道难题。但或许,不解便是一种解,只需把浮躁之心藏起来,赏荷开、享水趣,从容戏玩;品瓜甜、闻蛙鸣,沉潜往复。万物从心,自有一番清思与自在。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