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闻1+1丨防汛关键期,怎样以“迅”应“汛”?

2024-06-22 15:15:5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过去几天,随着南方雨带的发展变化,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在内的一些省份,尤其是一些受灾严重的城市乡村,先后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两天,湖北、安徽、重庆等地也迎来强降雨。当防汛进入关键期,21日,又有哪些地方的雨情汛情格外需要重视?一系列持续发布的预警之下,各地又在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来进行防范应对?《新闻1+1》白岩松连线安徽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查道满、总台记者徐之昊、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韩文锋,关注最新情况。

image.png

image.png

安徽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 查道满:根据气象预报,未来几天安徽省的主雨带将南落,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区,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降雨不大,当然预报降雨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6月21日,皖北的局部降雨强度就比我们预想要大得多。皖北地区的地势特点是比较平坦,地面的坡度较小,排涝条件也比较差,既易旱也易涝,确实需要防范旱涝急转。目前我们在抗旱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范强降雨带来的旱涝急转,针对防范皖北地区旱涝急转也已经做出了工作部署,特别是提醒皖北地区要做好闸站排涝的准备。

image.png

安徽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 查道满:目前我们安徽已经进入了梅汛期,根据气象预报,未来10天我省一直都有强降雨,主雨带南北摆动,防汛形势不容乐观。20日,安徽水利厅已经对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启动了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①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

②要紧盯强降雨落区,做好山洪灾害、小水库等重点防范。

③要主动超前调度,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

④汛前我们也针对不同的险情,组建了防汛抢险的专家组,随时可以赶往一线指导险情的抢护。

image.png

总台记者 徐之昊:截至6月21日晚10点,湖北黄石大冶的九眼桥水库处于超汛限状态,水库也已经打开了泄洪通道,正在将超限的水慢慢排掉,因为超得并不多,大概超过汛限水位6厘米,所以整个泄洪道里水的流速还是比较平缓的。九眼桥水库是一个有效库容大概26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我们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在今年入汛前,他们就提前做了准备,包括提前对整个水库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确保能够顺利运行,此外还对泄洪渠进行了提前的清障。

image.png

总台记者 徐之昊:我们了解到,今年湖北入梅的第一场强降雨到来之前,湖北省水利厅就已经提前调度,将暴雨区内的泵站还有水库,提前进行了预泄和预排,腾出库容为即将到来的强降雨准备更多的容纳空间。现在湖北全省的水库总库容,已经从5月初的130亿立方米下降到了现在的114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比于过去多年的历史平均值偏少5%。另外,截至21日晚上8点,受强降雨影响,湖北全省超汛限水库的数量一共是77座,其中超汛限最多的是位于恩施的狮子桥水库,这个水库超汛限水位大概1米。根据降雨情况,湖北省水利厅也及时对这些水库开展了开闸泄洪等相关举措,并且加强了对水库水雨风情的监测。而除了水库之外,还有堤防大坝,每年汛期过后,如果出现损伤,也会对大堤的堤身开口进行维修升级。我们了解到,湖北省在今年入汛之前,已经对全省39处堤防大坝的开口处,全部进行了回填,完成了复堤复坝工程,确保它们达到安全度汛标准。

image.png

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韩文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对我们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置的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高水平、高质量地进行演练部署,做到快速应对。②对防汛应急抢险队伍,还有防汛物资装备,防汛专家队伍的配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怎么保证抢险队伍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来,物资装备能够调拨到位,专家队伍能够随时待命,随时出发。③极端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极容易导致“三断”,也就是断电、断路、断网,这也对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战,要确保在极端条件下能够做到通信畅通。

image.png

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韩文锋:根据气象水文部门分析意见,湖北今年有两个重点方面需要加强防范。

①防范流域性的洪水,包括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可能发生的超警洪水和较大洪水。

②要紧盯做好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小型水电站、小型山洪沟、“头顶塘堰”这些重点设施的防洪安全。因为这几个方面容易受局部强降雨的影响,洪水来势猛,水位陡涨陡落,致灾风险高,需要加强重点防范。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