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国宝里的大运河|8000多年前的陶灶,讲述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2024-06-22 12:12:12  来源:

image.png

  江苏跨江滨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江苏的“苏”字繁体写作“蘇”,有鱼有米。其实,江苏是鱼米之乡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

 中华第一灶 顺山集遗址出土

  在大运河畔的宿迁博物馆里,藏有一件顺山集遗址出土的陶灶,让观众仿佛能感受到8000多年前的人间烟火气。

  眼前这件陶灶体形厚重,灶门位于前端,封闭性很好,两侧巧妙地设计了内凹式的扳手,如果要去别的地方烹饪,只需握住扳手把陶灶携带到别处。

 中华第一灶 顺山集遗址出土

  为什么这件陶灶是“中华第一灶”?宿迁市博物馆的讲解员李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它不仅仅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陶制炉灶,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移动式陶灶。

 猪形支脚 顺山集遗址出土 杨亦文 摄

  原来,顺山集遗址中还出土了双脚形陶支脚和猪首形陶支脚,但它们受热面不够均匀且稳定性不足,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于是,聪明的顺山集人便发明出了这种半圆形的构造,这种构造可以和釜的底部更稳定贴合,还可以遮风挡尘、聚火升温。

 顺山集遗址复原场景

  顺山集遗址是江苏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把江苏的文明史至少推进了1500年,填补了淮河下游新石器时期文明的一个缺环。这里出土的驯化稻、陶灶、陶釜等重要文物,更是实证了江苏是自古以来水草丰茂的鱼米之乡。

 九孔双流壶 顺山集遗址出土

  根据大量出土文物,顺山集先民们的一天展现在眼前:朝阳升起,人们开始劳作,女人收集水源、采摘野果,用纺轮和纺锤纺线,男人则忙着狩猎捕鱼,尝试农耕。他们在陶灶中生火,在陶釜中烹煮食物,为平凡的每一天注入活力。陶灶上升起袅袅炊烟,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家的温暖。现如今,陶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方便的煤气灶、天然气灶等等。灶的形状在不断改变,但那人间烟火气始终如一。

  “国宝里的大运河”全媒体报道由现代快报发起,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每日新报、河北日报、齐鲁晚报、大河网、大皖新闻、都市快报等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主流媒体共同推出。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