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3年百艘龙舟齐聚黄石华江参与竞渡盛会。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海峡两岸龙舟赛上,选手们乘风逐浪、奋勇争先。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方剑伟(右)和父亲方绍杰(上左)等父辈们在一起制作龙舟。方家从明代开始,就世代造船为生。从方剑伟的曾祖父开始,方家不仅造福船还兼做龙舟,逐渐成为当地最有名的龙舟世家,常常一年要造上百条龙舟。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龙舟厂内,造船师傅们各显神功,刀起锤落,在木花四溅中,传承着龙舟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在方庄村的一家龙头制造厂内,正在制作中的各式龙头。龙头代表着自己所属村落的信仰和图腾,因此在龙头样式的选择上,每个客户都不尽相同。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龙舟世家”方忠雄龙舟厂画花师傅在对龙舟“化妆”。一条龙舟基本是船头和船身画莲花、寿桃、鲤鱼等,寓意吉祥如意。在船尾,则是画龙、凤、鹰等灵禽猛兽,寓意霸气威武。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夜里,方庄龙舟制造技艺第四代传人方剑伟正在制作“龙龙仔”。作为新一代龙舟技艺传承人,近几年他尝试将龙舟做成模型进行推广。造型多样的“龙龙仔”应运而生,收获不少龙舟爱好者的喜爱。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福州连江海上龙舟赛现场,红黄白青不同颜色的龙舟劈波斩浪。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龙舟劈波斩浪,上演速度与激情。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福州连江海上龙舟赛上,市民冒雨划龙舟。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在福建著名侨乡长乐境内的三溪村里,夜赛龙舟是全国独有的端午习俗,已经沿袭600多年。每年端午节前后,当地村中男女以划龙舟、赛龙舟为乐,并借此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健康。中新社记者 吴晟炜数十艘龙舟在溪面上来回穿梭。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夜赛龙舟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和外来游客参观。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波光粼粼的溪面上,荡漾着两岸民居的灯火。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端午节福州民间龙舟下水仪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福州浦下河龙舟竞渡激情四射。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福州浦下河中华龙舟赛激情上演。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每年端午节前后,福州民间自发组织龙舟赛吸引许多市民观看。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中华龙舟大赛在福州浦下河龙舟池举行,吸引大批市民围观。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集美上演。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集美上演。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集美上演。图为集美大学龙舟女队参加比赛。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在厦门,端午节期间举办多场龙舟赛事。选手们你争我夺,奋力划桨,给市民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数万民众聚集福建石狮蚶江海上泼水闹端午,“海上捉鸭”等民俗活动也同时上演。中新社记者 柯宁 摄泉州石狮蚶江镇端午节上演海上抓鸭民俗活动。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石狮蚶江海上泼水民俗活动已历时近300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石狮蚶江海上泼水民俗活动已历时近300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2023年6月12日,莆田市“爬龙船”民俗赛事活动启动仪式暨百艘龙舟齐聚黄石华江竞渡盛会拉开帷幕。锣鼓声中,“龙船”齐发,百舸争流,岸上民众欢呼声不断。中新社记者 吴晟炜莆田民间民俗表演助兴“爬龙船”。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AI也去了趟福建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
517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叶秋云 王东明 吕明 张斌 吴晟炜 柯宁 余雪林
编辑:雷伟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