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华全媒+|细微处惠民生——上半年多地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一线扫描

2024-06-28 08:00:50  来源:

城市更新改造亮点频出、爱心驿站为“新市民”提供暖心服务、居民家门口有了更多好去处……今年上半年,全国多地围绕群众所需不断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记者走访看到,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小而美”民生项目,带给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体验。

更精细,城市更新改造点亮民生“角落”

行走在北京西城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烂缦胡同,随处可见颇具艺术风格的手绘涂鸦。胡同内一处精美的木箱鸽窝依墙而立,喧闹的鸽子们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旧鸽笼改造成实木鸽舍,我家鸽舍也成网红打卡点了。”烂缦胡同居民陈忠义说。

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烂缦胡同曾违建众多、路面坑洼。近期完成改造提升后,灰瓦青砖的烂缦胡同,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

西城区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党委书记李刚说:“我们对背街小巷等集中整治,架空线入地,胡同不停车,违建变凉亭绿廊,同时把老城改造同保护历史文脉统一,让胡同为城市留住乡愁。”

  北京西城区烂缦胡同鸽舍一角。新华社记者陈旭 摄

记者探访多地发现,背街小巷改造、边角地巧利用等彰显城市精细化治理新成效。

重庆解放碑商圈后街一条古香古色的老街区——鲁祖庙街区,不久前完成改造升级。深入街区,鲜花销售、品牌书店、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让人目不暇接。“在解放碑逛完街就可以来鲁祖庙喝个下午茶,感受老重庆风貌。”游客李西泉说。

鲁祖庙街区项目负责人介绍,当地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老旧街区进行精细化改造,如门窗颜色、雕花雕刻均采用原有工艺修缮,以呈现原汁原味的老重庆风貌。

  中学生在北京西城区天宁寺桥下空间篮球场运动。 新华社记者陈旭 摄

夏日炎炎,北京西城区天宁寺桥下空间热闹非凡,篮球场、乒乓球室等成为周围孩童的乐园。“我一回家,孩子们都嘟囔着来桥下乐园玩。”一名居民说。

天宁寺桥位于北京西便门和广安门之间,桥下有近5000平方米的空间,这里曾是周边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幽闭昏暗、杂物乱堆、通行困难。

北京市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说,天宁寺桥附近老旧小区多,缺乏公共休闲设施,我们修葺地面、竖起篮球架、立起隔音墙,通过一系列精细改造激活桥下空间;近期还根据附近街坊们的需求,重刷地面、更换新设备、开设淋浴室,让桥下空间焕发新活力。

更暖心,完善民生设施服务“新市民”

空调、微波炉、药箱……记者在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润发超市旁的温馨驿站发现,这里空间不大,但功能齐全。不时有骑手进出,在此短暂休息、补水、给手机充电、闲聊。

这样的温馨驿站,淮安市目前已兴建832个,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等多项免费服务。

  图为淮安市一处温馨驿站。新华社记者陆华东 摄

越来越多的民生设施助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贵州省修文县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聚焦货车司机群体需求,在园区内整合资源,建成集组织生活、诉求调解、安全停车、平价住宿等为一体的司机之家。

修文县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以来,共投入20余万元助力打造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目前站点已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20万余人次,日均服务400余人次。

在北京,务工人员之家等项目建设也不断增强“新市民”扎根城市的底气。

  面向外卖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会在北京中关村丰台园内的务工人员之家开讲。新华社记者陈旭 摄

近日,一场职业技能培训会在北京中关村丰台园内的务工人员之家开讲。开课前,黄云等3名外卖小哥与工作人员一起摆桌椅、发茶水、切西瓜,就像在自己家招待来客。

“目前,北京已建成务工人员之家296个,今年一季度提供就业、维权、便民等服务达45万人次。”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蔡保坤说,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提供就业帮扶、技能提升、权益维护等服务,帮助在京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幸福就业。

更便捷,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惠民利民

在重庆渝中区化龙桥街道,近日完工的社区体育公园内,五人制足球场、林下休闲活动空间、儿童活动空间等场所一应俱全。

“公园位于红岩村社区内,社区居民步行到公园不超过5分钟。”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工作人员罗鑫说。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林立介绍,重庆打造了一批小而美、巧而精的小型游园,其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134座、口袋公园190座,全市城市公园达2000余个。

  图为位于重庆渝中区化龙桥街道内的社区体育公园。(受访者供图)

家门口有柴米油盐,更有“诗和远方”。3000多册图书、24小时开放,在江苏淮安清江浦区信达名府小区的泊堓空间翔宇书房,居民可随时到此阅读“充电”,还能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居民裘思说,她家距离书店不到2公里,骑电动车过来仅需约5分钟,基本每周都会抽时间到书店看书。

  图为淮印时光文创园内的一家文创店。新华社记者陆华东 摄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双水街道沙龙社区利用中心空地打造户外儿童乐园,为孩子们在家门口安全玩乐提供了空间;重庆巫山将长江畔一片荒芜滩涂修复打造为宁江渡生态公园,为江畔居民提供露营、观景的休闲场地;江苏淮安清江浦区府前街道将印刷厂闲置的老厂房改造成淮印时光文创园,令附近居民不出远门就能体验多元文化……

“我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让‘出门不用走多远就能办妥很多事’成为居民日常体验。”淮安清江浦区府前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周洁说。

记者:李晓婷、陆华东、陈旭、向定杰

策划/编辑:徐曼


编辑:李博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