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华全媒+丨从30万到120万千瓦,他参与了我国半数以上核电站研发设计

2024-05-31 11:33:06  来源:

  今年62岁的钟元章是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副总设计师。自1986年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化工机械专业毕业,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开始,一直从事反应堆结构设计工作,参与了我国半数以上核电站的研发设计工作。

5月24日,在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内,钟元章在介绍“华龙一号”模型。

  “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重要材料508-Ⅲ钢的研发。”钟元章说。

  据钟元章介绍,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部件,直径4.4米,高12米,壁厚220毫米的压力容器又是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华龙一号”的177组核燃料组件就装在压力容器里面。所以,压力容器是整个核电站重要的安全屏障。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我们在研发设计压力容器的时候,标准定得很高,要承受住高温高压。整个研发设计、生产、试验用了近二十年,最终成功研制出‘华龙一号’压力容器的508-Ⅲ钢,实现了反应堆‘心脏’国产化。”钟元章说。

2022年8月9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在进行吊装(资料照片)。

  “华龙一号”反应堆上的零部件多达上万个,绝大部分都是非标准化,每一个零部件都融入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研人员大量的心血。为了保障、验证零部件性能、寿命,研制出一款零部件短则一两年,长则十余年。以反应堆内的一个长约十厘米的控制棒驱动机构钩爪为例,团队历时四年才研制成功,做了1800万步带载荷耐磨试验,验证其使用寿命。

5月24日,在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内,钟元章在展示通过3D打印的堆内构件堆芯围筒。钟元章介绍,通过3D打印的方式来生产“华龙一号”的零部件,是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

  “中国的核电从最初的30万千瓦,到60万到90万,再到我们现在建造的‘华龙一号’近120万千瓦,我们的核电发展非常稳健,这是我几十年来十分欣慰的一件事情,自己在这当中做了一些工作,觉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钟元章感慨地说,“我现在退休返聘,继续在做“华龙一号”后续的研发,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5月24日,在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内,钟元章(右一)与团队年轻人在试验台架上交流。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