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企业家风采丨崔伏喜:让小薯苗“长”成大产业

2024-05-26 13:27:22  来源:新邯郸

崔伏喜:让小薯苗“长”成大产业

拥有种苗生产基地1.5万亩、年销售量15亿株、年产值达2亿元……位于磁县的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在总经理崔伏喜的带领下成功入选全国甘薯作物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崔伏喜(右)在和同事讨论红薯种苗培育技术。(磁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技术创新 不断突破

研发中心是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心脏”。一枚种块要经过高温灭菌、催芽,在高倍显微镜下,技术人员拨其茎尖的一个0.01到0.03毫米小细胞,再进行伤口的愈合、生长,7个月后,再进行病毒血清和PCR病毒检测……公司经两年多研发培育成的薯苗,每年可供应市场5亿株左右,年产值约3000万元。

“红薯苗虽小,但都有一颗‘科技芯’。”崔伏喜说,2010年前后,甘薯种植出现了大规模的病毒致病,导致当年红薯大面积减产。而传统的甘薯种苗生产是以上万个家庭育苗为主,病毒传播之后,传统的生产模式却难以解决病毒这个技术难题。

随后,公司开始着手做脱毒技术。最初攻关时,面临病毒检测手段简单、检测量化判断模糊、培养基难以满足不同品种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在一次次的失败过程中,崔伏喜亲力亲为,带领团队最终克服难关。

多年来,该公司一直把种业技术创新列为发展核心,以加强甘薯种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目标,确立“搭平台、聚人才、促创新、重转化”的整体思路。2021至2022年,公司自主投资5425万元建成了一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甘薯研发中心,全面提升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构建现代化甘薯种业创新基地。同时聚集人才资源,统筹建立课题立项、资金筹备、人员配备机制,着力推进重点课题的联合攻关。通过技术转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一大批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今,基地自主研发的脱毒技术,能够去除红薯中常见的黑斑病、根腐病、软腐病等植物病毒,平均亩产提高30%以上。目前,该基地脱毒红薯种薯、种苗生产规模较大,国内技术领先。

品牌建设 加速发展

脱毒红薯产量高、病虫害少,如何才能将它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尤其是为国家应急储备粮的发展提供助力?崔伏喜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甘薯种业基地+商业化繁种体系建设”。

定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崔伏喜带领公司开始推进育种基地、组培基地、种薯基地、育苗基地“四位一体”规模化建设,在福建龙岩、海南三亚建立南繁育种基地;以磁县为中心建立组培苗扩繁基地;以磁县、安徽界首、广东深圳、海南昌江为中心建立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并以磁县为中心在全国开展脱毒种薯基地合作建设,初步建立了甘薯商业化繁种体系建设。

为增强品牌影响力,公司推出了“禾下土”甘薯种苗、“亿甲宁”甘薯产业服务、“观兵台”鲜薯供应链三个主导品牌,企业因此行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与品牌知名度持续提高,成为国内甘薯行业排头兵。“脱毒红薯苗品质好、成活率高,价格还和普通红薯苗接近,所以我特意赶来订货。”河南省中牟县种植大户王全军每年都会在禾下土种苗繁育基地采购薯苗120万棵左右。

随着各项业务逐步成熟,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区域性甘薯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甘薯新品种联合鉴定、全国甘薯新品种试验和观摩基地等任务,荣获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河北省十佳种业企业等荣誉。

“下一步我们计划加强扩繁苗生产,并加强优质商品薯销售,条件成熟后在云南建设占地50亩的甘薯储藏、分拣、加工中心,实现年销售红薯5000万斤。”崔伏喜信心满满地说,他将继续带领公司用科技提升种业创新,以规模化产业布局,提高甘薯种子繁育供应能力,让所有种植者用上健康种苗,持续增产增收。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艺璇 通讯员 肖海鹏 张兰鹏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