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蔡华驾驶农机收割小麦。 |
![]() |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
5月24日晚上10点多,开了100多公里的收割机,湖北襄阳南漳县的农机手蔡华赶到了河南邓州市。村子里,农机农资店灯火通明,田里到处是收割机,整个村子都“轰隆隆”的。
“这两天突然热起来,麦子熟得太快。”下午4点40分,蔡华还在南漳县,刚给收割机办完跨区作业证、加好油,他突然接到邓州客户李大哥的电话,催他提前去。
作为“麦客”,蔡华小有名气,2000年还不到30岁时,就花6万多元买下第一台收割机。打那时起,他就成为跨区作业的麦客,每到夏收时节,便从南到北帮人收麦子,到今年已整整24年。
一片金黄的麦田里,拨禾轮转动,麦芒飞扬,麦粒倾泻而下……就在23日,蔡华从早忙到晚,没敢停歇:“预报有雨,我得赶紧把客户家的80多亩地收完。”天全黑下来,他才把收割机停进车棚,麦香味瞬间涌进小院。累了一整天,刚吃完饭,蔡华又和妻子张秀兰盘算起出发的行头:对讲机、收款二维码……
南漳县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麦子成熟较早,收完这里的麦子,农机手就要追着次第成熟的麦浪往北跑。
作为资深农机手,蔡华不缺业务。他掏出手机,划拉着通讯录,“你看,邓州的李大哥、山东曹县的王二叔,都是我的老客户。”
每年跨区作业的行程大致相同:先去离家最近的河南,收上五六天;再转场去山东,收个十来天。进入6月,河北收麦也从南到北铺开了。这一圈下来,少说1个月。
路途遥远,跑空了咋办?
“莫担心。”蔡华说,早些年,农机数量少,干这行的人不多,谁家需要收麦子,得自己挨家挨户问。现在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数量翻了几番,各地服务保障机制更完善:高速路口基本都有专人引路,发放“明白纸”,上面写着当地农机服务中心和各村镇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国家还开通了“三夏”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撮合农机手与种植户,让农机手也能像网约车司机一样线上接订单。
即将离家,行前准备少不了。
24日下午2点,带上身份证、驾驶证,蔡华开着收割机,一路赶到镇上的农机服务中心,当场便拿到跨区作业证,“有了它,我们这些‘麦客’上高速就有了通行证。”
“办了跨区作业证,还要给收割机加油。”蔡华说,他得把“家伙什”拾掇利索,清洗、涂油,好生保养一番,“我这台收割机用了3年多,还跟新的一样。”
蔡华的收割机烧柴油,油钱占这趟出行的大头。近些年油价虽不稳定,但在湖北,夏收农机加油能享受折扣,南漳县今年还发了130万元的油品优惠。蔡华加了200多升油,省了接近100元。
一切办妥,本想歇一晚,但苗情不等人。没多犹豫,夫妻俩当即出发。下午5点多,两人匆忙把行李搬上收割机,开出家门。今年夏天,跨区作业的第一站,便是邓州。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